送桥家父女回舒县的当夜,水寨议事厅的烛火亮到三更。许褚翻着俘虏供词,指尖在二字上停了许久——作为穿越者,他比谁都清楚这个名字的分量:日后濡须口身被数十创仍护主的猛将,如今却带着三百流民少年在长江讨生活。但他更清楚,周泰绝非莽夫:去年九江大旱,他收拢少年劫掠盐商,却从不对渔户、流民下手,甚至还偷偷给逃荒老人送过粮。硬剿是下策,收服才是王道。
都尉,还没歇?蒋钦端着热汤进来,见许褚对着供词出神,忍不住问,是在想周泰那股人?
许褚抬头,指了指供词上的一行字,你看,周泰手下三百人,多是下蔡、九江的少年,最大的不过二十,最小的才十二——王越、李衡、张牧,这些名字我都让斥候查过,都是去年逃荒时被他收拢的。他们只抢盐商,不害百姓,连官府漕运船都没动过,这不是顽匪,是走投无路的人。
蒋钦皱眉:可他们终究是水匪,放任不管,迟早出乱子。
管,但不是剿。许褚放下供词,眼中闪过腹黑的光,周泰字幼平,这身手、这心性,是块难得的璞玉。明日留十艘船守水寨,你我带十艘快船去长江口——不是打仗,是谈条件
都尉,蒋钦仍有疑虑,若周泰不肯归顺,反而趁机发难,我们该如何应对?
许褚微微一笑:我观察周泰行事,发现他虽为水匪,却极重情义。去年他手下有个少年染了风寒,他冒险潜入县城偷药,险些被擒。这样的人,只要以诚相待,必能感化。
况且,许褚指着地图,周泰熟悉长江水道,若得他相助,我们将来在长江上的水军部署将如虎添翼。
次日清晨,长江口晨雾未散,十艘快船顺着巢湖支流驶入大江。许褚没穿甲胄,只穿青色劲装,腰间佩刀,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是连夜准备的流民营章程、记着王越、李衡等人信息的名册,还有一块从盐商处缴获的银锭。
船行至江心,许褚特意命人升起庐江水军的旗帜,以示诚意。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心中已有计较:今日不仅要收服周泰,更要让他心服口服。
都尉,前面有船过来了!亲卫突然喊道。
许褚抬眼望去,十几艘黑帆快船从上游驶来,船头立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赤着上身,古铜色肌肤满是伤疤,左胳膊一道长疤从肩划到腕,手里攥着鬼头刀,站姿稳如扎根老柳。正是周泰。
许褚注意到周泰的船队虽简陋,但排列有序,彼此呼应,显是经过严格训练。这般年纪就能将水军布阵掌握得如此纯熟,更坚定了他收服周泰的决心。
黑帆快船靠过来时,周泰的声音隔着江风传来,没有戾气,却满是警惕:庐江的官军?郑宝是你们收拾的?
许褚上前一步,声音不大却清晰:他劫掠渔村,害了七条人命,罪有应得。但你不一样,周幼平——我知道你手下的王越、李衡,还有十二岁的张牧,都是没饭吃才跟着你。你从没让他们沾过无辜者的血,对不对?
周泰猛地眯眼,握刀的手紧了紧:你怎么知道这些?
我让人查过。许褚语气坦诚,从布包里掏出名册,扬了扬,去年九江大旱,你爹娘饿死在逃荒路上,你带着同村十六个少年,靠挖野菜、摸鱼活下来。后来遇上郑宝,他说跟着我有饭吃,你才入了伙——但你始终没忘了本心,对不对?
周泰神色微动,声音有些发颤:你......你还知道什么?
我还知道,许褚语气温和,你每月都会派人给九江逃荒来的老人送粮食,哪怕自己饿肚子也要接济他们。上个月有个老妇人病重,你冒着风险请来郎中,这些事,我都记在心里。
这些话像重锤砸在周泰心上。他跳上许褚的船,鬼头刀没指向许褚,却指着江面:你别跟我来这套!官府之前也说给流民活路,最后还不是把我们当匪寇剿杀?你说能给我手下少年活路,凭什么让我信你?
凭我庐江的规矩。许褚没退,反而上前半步,眼神里没有惧意,只有欣赏,我给你的不是空话:第一,少年们编入逐浪营,单独编伍,不让老兵欺负,每月两石粮,战死有五十石粮的抚恤金,他们的家人我会派人接来庐江,分田种;第二,你若愿意,可任水军军侯,或者跟着我历练,日后水军扩编,我让你独领一营;第三,这锭银子你先拿着,给他们买些棉衣——长江上冷,别冻着孩子。
许褚又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庐江郡府出具的正式文书,上面有太守印信。我以许氏家族的名誉担保,绝不会出尔反尔。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不敢说朝廷如何,但在庐江境内,我许褚能保证:只要你们不犯事,好好当兵、种田,就没人能随便动你们。我靠的不是凌驾谁,是军纪,是给百姓活路的实绩——你可以先带十石粮回去,让少年们尝尝甜头,再做决定。
周泰接过文书,仔细查看上面的印信,双手微微发抖。他从未想过,一个官军将领会如此郑重地对待他们这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