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人员伤亡,社员的安家费,医疗费,甚至被条子抓走的保释费,也是很大一笔数目。
所以,香江社团大多以晒马、谈判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少有全面开战抢地盘的。
这一次,几家海字头社团准备联手,一方面是作为清帮余孽,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对联蚣乐报仇雪恨,落井下石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背后的沪圈老板们,想要做一些被莞东帮垄断的生意。
只要能从联蚣乐这边撕开一条口子,满足老板们做生意的需求,对于社团众人而言,能不开战还是不要开战为妙。
不过,对马龙来说,开战还是有必要开战的。
不打倒一批社团,他的新和联胜,如何在香江立足?
只不过,现在无论是海盛社,还是新和联胜,实力都还太小,不宜跟联蚣乐开战。
打仗还是讲究时机,讲究条件的。
兴许,看中联蚣乐生意的不止海字头,那么为什么要第一个上呢?
拿破仑曾说过——第一个进去的士兵,头上是带着血回来的。
痛打落水狗,才是海盛社当下最好的选择。
“我会通知其他几家,你不要担心。既然你缺钱,家里剩下的生意就都交给你!”
父亲采纳了马龙的建议,并且说完就回屋拿来了家里其他生意的相关证件、证书。
“医馆、拳馆、车行是亏本生意,却也是社团的根基,我先收着。
这两间酒馆、四间台球室,虽是我开办的,同样是社团的场子,你先不要动。
这些书报亭、糖水铺、冰室、大排档,尽量不要做调整。
都是社团老人退下来,养家糊口,赖以为生的工作。
只有两间戏院,你看着办吧!”
这下子,马龙终于看到了自家不正经的生意。
不过目前看起来,也挺正经的。
字花档、粉档、马栏都没有,甚至连大海上的标致——夜总会也没有。
或许曾经有过,但都被其他社团抢走了。
就比如码头生意,父亲走私起家,按道理海盛社的码头相关产业最多。
可如今,家里连一桩跟码头有关联的生意也没有。
也是海上的路子都被断了,海盛社做的大多都是路上的生意。
看到父亲手里拿着的车行相关证件,也就是自行车行,马龙终于闻到了点民国的味道。
再看戏院,这就更对劲了!
还有,医馆、拳馆,基本上是社团的标配了!
只能说,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江湖。
不过,台球室、小酒吧、书报亭、糖水铺、大排档,似乎又让海盛社的档次下降了不少。
总的来说,父亲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经办了这么多生意,并且经营到了现在,也算非常有能耐了。
虽然这些不正经的生意,暂时还离不开社团。
但既然已经传承到马龙手里,那就是马龙的产业。
“既然其他动不了,就先动一动戏院吧!”马龙心中暗道。
香江戏院集戏剧、舞台剧、电影于一体,大多是由沪圈老板开办的。
五六十年代,不止是香江本土的粤剧,海派越剧、黄梅调、京剧电影,以及戏院里的舞台表演,也曾风靡一时,高朋满座。
可到了如今,传统戏剧已经有些势弱。
戏院基本上只具备播放电影这一项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戏院老板大多都是海上人,再加上华语电影能够在新马泰地区卖外埠。
即便是香江本土人士拍摄的粤语片,想要进入戏院播放,增加票房收入,也会专门用国语配音。
不过,新任港督上任后,粤语片又开始重出江湖,甚至国语片大本营SB电影,也开始倒戈。
只能说,邵六才是真老六,将“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国”,展现的淋漓尽致。
马龙得知自家有戏院,自然也准备进入电影行业,甚至想要亲自创造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院线。
香江必须要有国语生存的土壤!
不单单是因为爱国,这更是马龙这些沪籍人士的生存根基。
为此,创建国语、粤语并立的多厅影院,势在必行。
这样一来,即便在粤语片盛行的80年代、90年代,也能有国语的用武之地。
想要看热门电影的影迷,为了赶时髦,在粤语影厅爆满的情况下,也就不得不去国语影厅收看国语版的电影。
如果是喜剧电影,国语配音无法完全诠释粤语梗,也会迫使看过国语电影的观众,找机会重新看一遍粤语原声电影。
另外,对于不懂粤语的逃港人士,国语影厅也能满足他们看电影的需求。
毫无疑问,从商业角度出发,多厅影院也有利于重复购票,增加上座率,进而增加总票房收入。
总的来说,无论是戏院,还是电影,都是有搞头的。
马龙这个时候进场,正好能够顺应接下来这个蓬勃发展的香江电影黄金时代。
且不说,站在时代风口上大赚一笔。
作为正常成年男性,怎么不红袖添香,游戏人间一回呢?
喜欢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