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降卒近四百人,垂头丧气地被押解进野狐峪临时划出的看管区域。缴获的兵甲、粮秣、乃至那几门被遗弃的火炮,都被小心翼翼地运回,登记造册。峪内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如何处置这些降卒,成了首要难题。
“要俺说,这些鞑子没一个好东西!鹰嘴崖死了咱们那么多弟兄,干脆全都……”赵铁柱做了个劈砍的手势,眼中戾气未消。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血战余生的老兵和阵亡者家属的激愤情绪。
“不可!”吴秀才立刻反对,脸色发白,“杀降不祥,且会绝了日后他人归降之路!如今我等势弱,更需瓦解敌胆,岂能自绝于人?”
杨把总沉吟道:“全部收编亦不可行,其心未附,恐生内乱。需甄别处置。”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林川。他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眼神惶恐的降卒,其中不少人也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或是被掳掠充军的汉人。
“甄别。”林川定了调子,“重伤者,由李神医尽力救治,能否活命,看其造化。轻伤及无伤者,分开看管。愿意留下、且身家清白(指非满洲核心旗丁)者,经过考察,可逐步吸纳,但需打散编入各队,严加看管。冥顽不灵、或身份可疑者,暂时集中囚禁,待局势稳定后再做处置。”
他顿了顿,补充道:“所有降卒,口粮减半,需参与劳役,修补工事,搬运物资,以工代赈。告诉他们,想吃饱饭,就得干活,想活命,就得守我们的规矩。”
这是一个既现实又留有余地的方案。既不因愤怒而滥杀,也不因仁慈而放松警惕,更通过劳动来消耗其精力并创造价值。
命令执行下去,降卒中的骚动渐渐平息。有饭吃,有活干,至少暂时能活下去,这对许多原本只是底层士兵的人来说,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与此同时,缴获的火炮被雷匠人和陈璇如获至宝地接手了。这几门虽然只是中小型的弗朗机或红衣炮,但对缺乏重火力的流民屯而言,意义重大。
“炮身保养尚可,就是子药少了点。”雷匠人抚摸着冰冷的炮管,眼中闪烁着光芒,“有了它们,咱们守峪就更有底气了!”
陈璇则更关注火炮的结构和原理,这对于她理解这个时代的力学和铸造工艺大有裨益。
除了降卒和军械,更大的收获是来自清军营垒中的文书和地图。虽然大部分被销毁,但残存的只言片语和一张标注了周边势力大致分布的简陋地图,仍让林川和吴秀才如获至宝。通过这些,他们对巴彦部的兵力构成、补给线路,乃至对周遇吉部、李岩部的一些零碎情报,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胜利的果实需要时间慢慢消化。野狐峪在欢庆之后,陷入了更加忙碌的整合与建设之中。消化降卒,修复并学习使用新获得的火炮,分析情报,加固因为此次胜利而实际控制范围有所扩大的新防线。
所有人都明白,巴彦绝不会善罢甘休。暂时的退却,只是为了下一次更凶猛的反扑。他们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