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宴那场充斥着诡异与压迫的闹剧,如同一声丧钟,在黄氏心头重重敲响。她彻底明白,自己在邓昌眼中,已不再是妻子,甚至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亟待清除的污点,一个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恐惧如同藤蔓,日夜缠绕着她,侵蚀着她的心智。
她被变相囚禁在怡秋苑,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的院落。邓昌派来的婆子日夜“伺候”在侧,美其名曰照顾,实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邓昌的耳目。连她想托人给娘家捎个信,都成了奢望。她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蛛网上的飞蛾,挣扎只会让丝线缠得更紧,只能绝望地等待着那致命的一击。
而邓昌,在完成了对黄氏的心理摧垮和证据收集后,开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应对官府调查和实施最终计划上。他像一头经验丰富的老猎豹,耐心而冷酷地布置着陷阱。
第一步,是完善周良“醉酒窒息”的死亡现场。他仔细回想了那天晚上的每一个细节,确认没有留下明显的破绽。那根致命的银针,他早已处理掉,定制银针的铁匠那边,他也用重金封了口。现在唯一的隐患,就是那晚参与扶周良回房、以及可能听到或看到些什么的短工。
尤其是那个齐盛。邓昌回想起王知县问话时,齐盛那闪烁的眼神和不安的搓手动作。这个人,不能留了,至少不能留在东榆镇。于是,邓昌以“秋收结束,家中暂无活计”为由,给了齐盛一笔远超惯例的遣散费,客客气气地将他打发回了原籍,并暗示他管好自己的嘴巴,否则……齐盛本就心虚,得了钱财,又惧邓家权势,自然是千恩万谢,连夜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处理完可能的目击者,邓昌开始构思如何将祸水东引。他想到了黄韬。这个不成器的大舅子,因为被赶出邓家而一直怀恨在心,又曾鼓动周家告状,简直是现成的替罪羊。他开始暗中散播消息,说周良死前曾与黄韬有过秘密接触,两人因为钱财之事发生过争执云云。他甚至打算伪造一些黄韬与周良往来的“证据”,只待时机成熟,便抛给官府。
然而,这些还不够。邓昌深知,王知县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要想彻底摆脱嫌疑,甚至利用此事,他需要一个更精妙的计划——一个能让黄氏“自愿”承担罪责,或者与她“同归于尽”的计划。
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曾偶然得到过一本残缺的古代医书,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穴位、针砭的秘法,其中就有提到风府穴受特定刺激可致人昏厥。他当时只觉得新奇,便私下研究过一阵,还找铁匠打过几套不同规格的银针。没想到,多年前的这点“爱好”,如今竟派上了这等用场。
同样,那本医书里也记载了一些关于药物相生相克的知识。他记得有一种名为“曼陀罗”的草药,其花粉若少量入酒,可令人精神亢奋、产生幻觉;若用量稍大,则可致人昏迷。一个更恶毒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
几天后,邓昌亲自去了一趟南江县城。他先去了那家他相熟、且位置较为偏僻的“济生堂”药铺。坐堂的郎中是位姓李的老者,与邓昌有过数面之缘。
“邓员外,许久不见,可是身体有何不适?”李郎中捋着胡须问道。
邓昌叹了口气,面露忧色:“倒不是我自己。是内子……自从中秋节受了些惊吓,便一直心神不宁,夜不能寐,时有惊悸之状。听闻贵堂有上好的曼陀罗粉,有安神镇静之效,不知可否售卖一些与我,也好让内子睡个安稳觉。”
李郎中闻言,微微蹙眉:“曼陀罗粉?此物确有一定安神之效,但药性猛烈,且有微毒,用量极难把握,稍有不慎便可能……通常只作外用,极少内服。邓员外,尊夫人之症,或许用些朱砂、黄连等平和之药更为稳妥。”
邓昌早就料到郎中会有所顾虑,不慌不忙道:“李老先生医术高明,所言极是。只是内子这病症来得怪异,寻常安神药物皆不见效,反而愈发严重。我也是听闻一远方名医提及此物或可一试,这才冒昧前来。老先生若是不放心,可只售卖极少量与我,我再寻那名医问明具体用法用量,定会谨慎使用,绝不敢乱来。”说着,他悄悄将一锭足色的雪花银推了过去。
李郎中看着那锭银子,又看了看邓昌“诚恳”而“忧虑”的表情,犹豫了片刻。曼陀罗粉虽然管制严格,但少量售卖用于外敷治疗关节疼痛等情况也是有的。何况邓昌是本地有名的乡绅,似乎也没必要害自己的妻子……最终,他还是抵不过银钱和人情,小心翼翼地用桑皮纸包了少许曼陀罗粉,递给邓昌,又再三叮嘱务必慎用,且不可与酒同服。
邓昌连声道谢,将那小包药粉仔细收好,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冷光。
离开药铺,他又拐进了一条小巷,找到一家门面不起眼的铁匠铺。这家铺子以打造精细物件闻名,邓昌此前定制银针便是于此。
“老师傅,前次定制的银针甚合我意。”邓昌笑着与老铁匠寒暄,“今日再来,是想请老师傅再帮我打造几支更细长的,针尾最好带些螺旋纹路,以便持握施力。”他递上一张自己绘制的简单图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