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二月,节气上已过立春,冬的余威却依然凛冽。风刮在脸上,不再是纯粹的刺骨,而是带着一种湿冷的、仿佛能钻进骨头缝里的寒意,像无数细小的冰针在游走。天空是灰蒙蒙的,铅云低垂,压着城市里一栋栋沉默的居民楼。街道空旷得能听见风卷起落叶的沙沙声,偶尔驶过的车辆,也显得格外匆忙和孤寂。
在滨城一个普通的老旧小区里,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阳台上悬挂的腊肉、香肠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几盆耐寒的绿植,在寒风中瑟缩着叶片。小区门口,穿着厚厚羽绒服、戴着口罩和防护面罩的社区志愿者张伟,正对着手机屏幕核对清单,他的防护面罩内侧已经凝结了一层细密的水珠,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雾气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王阿姨家,降压药两盒,白菜一颗,土豆三斤,鸡蛋一板……”
“李叔家,猫粮一袋,酵母粉一包,还有……哦,治疗风湿的膏药两贴……”
“三楼小陈,婴儿奶粉两罐,尿不湿一包……”
张伟的声音透过口罩和面罩,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他是李氏家族早期在全国布局的社区服务网络中的骨干志愿者之一。此刻,他和他临时组建的小分队,就是这封闭社区里几百户居民的“腿”和“手”。他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的手指,把写满居民需求的清单小心收好,然后推起那辆堆满了各种生活物资的小推车,走向单元门。车轮碾过覆盖着薄冰的水泥地,发出沉闷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小区里格外清晰。
他走到一栋楼下,仰头喊道:“3号楼201王阿姨!东西放门口啦!” 话音刚落,二楼一扇窗户“吱呀”一声开了条缝。王阿姨裹着厚厚的棉睡衣,花白的头发有些蓬乱,她探出头,脸上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带着笑纹的眼睛,那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小心翼翼的歉意。
“哎哟,小张,辛苦你们了!太谢谢了!下头冷,快走吧,别冻着!” 王阿姨的声音有些发颤,不知是冷的还是激动的。她说着,把一个用细绳吊着的竹篮子从窗口慢慢放了下来。篮子晃晃悠悠,里面装着几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大苹果,还有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小纸条。
张伟快步上前,取下篮子里的纸条,打开一看,上面是用娟秀的字迹写着:“给志愿者同志:辛苦了!苹果很甜,补充维生素!保重身体!——201全体” 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脸上的寒意,他抬头,用力朝窗口挥了挥手,大声说:“谢谢王阿姨!您也保重!有事儿随时群里说!” 他把苹果小心地放进推车,纸条则珍重地揣进了贴身的衣兜里。那薄薄的一张纸,此刻却像一块温热的炭,熨帖着心肺。
与此同时,在201王阿姨家隔壁的202室,气氛却有些微妙的紧绷。客厅的电视静了音,屏幕上滚动着关于疫情的新闻。十岁的男孩乐乐正坐在餐桌前,面前摊开着课本和练习册,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着“停课不停学”的在线课堂界面。屏幕上,年轻的女老师正在讲解古诗,声音温柔而清晰,背景是精心布置的虚拟教室。
然而乐乐的心思显然不在“春风吹又生”的意境上。他的小脑袋微微歪着,眼神飘忽,偷偷瞄着窗外院子里一棵光秃秃的老柳树。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叽叽喳喳,仿佛在开一个他无法参与的热闹会议。他羡慕地看着它们,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家里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心慌。爸爸妈妈都在各自的房间里用电脑工作,偶尔传来低低的通话声。他想念学校里喧闹的课间,想念和同学追逐打闹的操场,想念小卖部里热乎乎的烤肠……
“乐乐同学?” 屏幕里,老师的声音似乎提高了一点,带着温柔的探询,“请你来回答一下,诗人白居易写《草》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乐乐?”
乐乐猛地一惊,像被抓包的小兔子,慌乱地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来,聚焦在屏幕上老师温和的笑脸上。他张了张嘴,小脸涨得通红,脑子里一片空白,刚才老师讲的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我……我……” 他支支吾吾,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屏幕那端的老师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窘迫和走神,并没有责备,反而放慢了语速,笑容更深了些:“没关系,乐乐。是不是看到窗外的小鸟了?它们也在想念春天呢。你看这‘野火烧不尽’的小草,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虽然暂时把我们困在了家里,但它总会过去的,就像春天一定会来一样。老师相信,乐乐的心也像小草一样坚韧,对吗?来,我们重新看一遍这首诗……”
老师耐心地引导着,声音像一股和煦的春风,轻轻拂去了乐乐心头的慌乱和委屈。他深吸一口气,努力集中精神看向屏幕,跟着老师的讲解,目光重新落回课本上那行行诗句。窗外的麻雀还在叫,但似乎不那么刺耳了。他感觉心里那点小小的烦躁,被老师温柔的话语包裹着,慢慢沉静下来。他小声地跟着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家的温暖和老师的包容,暂时驱散了封闭带来的阴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