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代号“深蓝”的地下实验室,仿佛一颗被遗忘在岩层深处的冰冷心脏。厚重的铅合金气密门外,山风裹挟着零星的雪粒,抽打着裸露的岩石,发出呜咽般的嘶鸣。门内,则是另一个世界——恒温、恒湿,空气被高效过滤系统一遍遍清洗,带着一种近乎消毒水的、无机质的洁净气味。无处不在的柔和白光从天花板倾泻而下,照亮了银灰色的金属墙壁、密布管线的天花板,以及一排排闪烁着幽绿、淡蓝指示灯的精密仪器。
这里是国家芯片材料基础研发的最前沿堡垒,也是此刻风暴眼中最焦灼的战场。
李念墨穿着臃肿的淡蓝色无尘服,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却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她站在一间狭小的透明观察室里,隔着厚厚的特种玻璃,凝视着外面主实验室的核心区域——那台代号“夸父”的原型光刻胶合成反应釜。巨大的釜体像一枚竖立的银色巨卵,表面覆盖着复杂的冷却管路和传感器阵列,此刻正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如同巨兽压抑的喘息。
釜内,正在进行的,是第一百七十一次铪离子抑制剂配方验证实验。成败,系于这冰冷的金属容器之中。
“李工,A7区温度波动超过警戒阈值0.3度!” 观察室内,一个同样包裹在无尘服里的年轻工程师声音沙哑,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和紧张,紧盯着面前一块布满跳动着曲线的屏幕。
“启动备用冷却回路,手动微调参数,目标温度偏差控制在±0.05度以内。” 李念墨的声音透过内置通讯器传出,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只有她紧握操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的手,泄露着内心的重压。距离父亲李玄策下达的“五十小时稳定运行”死线,只剩下不到三十个小时。而在此之前,他们最好的记录,是五十二小时后的彻底崩溃。
玻璃墙外,几位核心研究员围在反应釜周围,像守护着濒危的幼兽。透过模糊的面罩,能看到他们同样布满血丝的双眼,以及被长时间紧张工作折磨得近乎麻木的面容。每一次釜体传来的轻微震动,每一次仪表盘上数据的微小跳跃,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实验室顶部的电子钟,红色的数字冷酷地跳动着:17:48。
突然!
“嘀——嘀嘀嘀——!”
一阵尖锐刺耳的警报声毫无预兆地撕裂了实验室压抑的宁静!主控屏幕上,代表铪离子浓度的曲线如同挣脱了束缚的毒蛇,猛地向上蹿升!反应釜内部监控传回的画面显示,核心透镜组的表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开一片令人心悸的、蛛网般的灰色结晶——致命的铪离子析出污染!
“抑制剂失效!浓度失控!透镜组正在被污染!” 年轻工程师的声音瞬间变调,带着绝望的哭腔。
观察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李念墨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她的心脏。第一百七十一次……又失败了。五十小时的梦想,在不到二十小时的时候,就被现实冷酷地碾碎。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有那催命的警报声还在疯狂地鸣叫,像刀子一样刮在每个人的耳膜上。
就在这时,李念墨手腕上的加密通讯器发出沉稳的震动,屏幕上显示着一个特殊的内部代码——来自李长庚。
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喉咙口的腥甜,迅速接通。祖父沉稳而略显急促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带着大西洋彼岸深夜的凉意:
“念墨!我们刚刚完成‘跨尺度场耦合模型’的最终验证!数据包已经通过最高密级通道同步到你们的主服务器!关键点在于:传统抑制剂作用在离子团簇层面效率太低,必须将能量场干预提前到离子单体的量子跃迁态!模型显示,在特定频率的脉冲微波场协同下,配合我们之前提出的‘笼形分子’结构,有超过78%的理论概率可以打断铪离子的定向聚集路径!重复,干预要前置到量子态!数据包里有详细的频率参数和分子构型优化方案!”
量子态干预!脉冲微波场协同!李长庚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李念墨脑中混沌的绝望。一个全新的、近乎颠覆性的思路瞬间在她脑海中炸开!之前的抑制剂思路,一直是在“围追堵截”已经形成的离子团簇,如同在洪水泛滥后才去加固堤坝,自然是事倍功半!而祖父提出的,是在洪水源头——离子单体刚刚萌生聚集倾向的量子态层面,进行精准的“疏导”和“瓦解”!
几乎是同时,观察室的门禁灯亮起。一位后勤人员捧着一个恒温密封箱快步走进来,箱子上贴着醒目的“特急”标签。
“李工!这是方院士亲自调配送来的最新一批‘笼形分子’前驱体材料!她说分子结构做了关键修饰,键合能提升了15%,这是最后一批实验级样品了!”
母亲方清墨!李念墨心头一热。在最绝望的时刻,祖父送来了破局的理论钥匙,母亲则送来了打开这把钥匙所需的最后一块“材料基石”。她猛地转身,眼中熄灭的光芒瞬间重新点燃,爆发出惊人的锐利和决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