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京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与燥热。一轮皎洁的明月悬在墨蓝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如同撒落人间的碎钻。李玄策那方位于胡同深处的四合院,此刻浸润在一片静谧而温润的夜色里。院中那棵不知历经多少岁月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在月光下投下斑驳婆娑的暗影。晚风习习,带着庭院里茉莉与夜来香的清幽,拂过肌肤,留下丝丝凉意。
老槐树下,一张古朴的石桌旁,李家三代五人难得地齐聚一堂,无人打扰。石桌上,一套素雅的紫砂茶具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李玄策正专注地行茶,动作舒缓而流畅,热水注入壶中,蒸腾起袅袅白汽,伴随着茶叶舒展开来的细微声响和沁人心脾的茶香。方清墨坐在他身侧,眼神温柔地看着丈夫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李长庚坐在对面,手边放着一卷翻开的线装书,花白的须发在月色下更显飘逸。李念墨则斜倚在藤编圈椅里,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的边缘轻轻敲击,似乎在回味着白天的数据流。年纪最小的李天枢,安静地坐在爷爷身边,怀里紧紧抱着他那本厚厚的素描本,清澈的大眼睛映着天上的星河,又时不时好奇地扫视着围坐的至亲们。
茶香氤氲,弥漫在静谧的庭院中。几盏暖黄色的地灯在角落亮着,柔和的光晕驱散了角落的黑暗,却丝毫不夺星月的光辉。远处隐约传来几声夏虫的低鸣,更衬得此处的安宁与深邃。
“转眼,半年了。”李玄策将一盏澄澈碧绿的茶汤恭敬地奉到父亲李长庚面前,打破了这份宁静,声音低沉而平和,带着一种历经惊涛后的沉淀感。
李长庚接过茶盏,轻轻嗅了嗅茶香,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抿了一口,缓缓放下茶盏,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是啊,半年。我这把老骨头回来,能亲眼看到‘文脉感召’的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实在是大慰平生。”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三位国际顶尖的学者,一位深耕理论物理,一位专攻纳米材料,还有一位是人工智能伦理大家,都已决定举家归来。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前沿的实验室和优渥的条件,更是这片土地上重燃的、对基础科学的尊重与渴望。我们的基础科学平台,有了这几位‘定海神针’,算是真正立住了根基。”
方清墨接过丈夫递来的茶,指尖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暖意。她唇角含笑,温婉中带着科学家的笃定:“我这边,江南的基层医疗试点反响很好,陈娟医生她们用上了智能工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精准的诊断和指导,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新材料方面,”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航天那边反馈,我们提供的特种涂层在极端环境下表现优异;芯片产业链的几个关键环节,我们的新型基材也通过了严苛测试,性能稳定。还有‘未来种子’计划,选拔出的第一批苗子,已经送到重点实验室开始培养了。看着孩子们眼里求知若渴的光,就看到了希望。”
“说到芯片和网络,”李念墨放下平板,坐直了身体,年轻的脸上带着经历风雨后的沉稳,“爸,‘伏羲’平台在这次金融风波和日常网络防御中的表现,算是经受了实战检验。‘神农链’在食品安全溯源上的应用推广也很顺利,王婶那样的普通百姓能安心,就是我们技术的最大价值。”她想起那些不眠不休与数据、与看不见的对手搏斗的日子,眼神锐利又坚定,“前沿的量子计算模拟框架也有了新突破,虽然离实用还有距离,但方向是对的。”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最小的李天枢身上。感受到注视,少年有些腼腆地低下头,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素描本的封面。方清墨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道:“天枢,给爷爷、爸爸、妈妈、姐姐看看你的宝贝?”
李天枢抬起头,脸颊微红,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素描本。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本子摊开在石桌上。月光和灯光交织,清晰地照亮了纸页。那上面,不再是寻常孩童的涂鸦,而是令人屏息的画面:
一页是缠绕着金色古树的狰狞藤蔓和巨大的“章鱼”符号,线条充满了压抑与不安(金融战预警)。
一页是壮丽升空的火箭,尾部喷薄着烈焰,周围却缠绕着几缕几乎看不见的“灰丝”(航天危机感知)。
一页是广袤的西疆戈壁,巨大的银色光伏阵列在阳光下闪耀,大地深处涌动着温暖的金色光点(地脉能量感知)。
还有一页是深邃的宇宙星图,繁星如织,中间却有几道奇特的、如同漩涡般的能量流轨迹(星图感悟)。
每一幅画都带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和一种超越年龄的洞察力,记录着他独特的视角下这半年的“能量”变化与危机预警。
李玄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些画作上,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有对儿子天赋的惊叹,有对预警成真的后怕,更有对这份守护力量的珍视。他伸出手,越过桌面,轻轻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动作充满了无声的赞许与慈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