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岁末的京城。
天空是那种被寒流洗刷过的、澄澈干净的蓝,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带着冬日特有的清冽与明亮,却神奇地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越来越浓的年味儿。这年味儿,是街头巷尾早早挂起的红灯笼在风中轻摇的影子,是家家户户窗棂上开始张贴的、崭新艳丽的窗花剪纸,是空气里隐约飘荡的、油炸食物和炖肉的混合香气,更是人们脸上那份按捺不住的、辞旧迎新的期盼与忙碌。
李家的小院,也沉浸在这份忙碌而温馨的喜悦里。
“爸!左边再高一点!对对,就那里!” 李念墨清脆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她穿着一件柔软的米白色高领毛衣,外面套着件红色的短款羽绒服,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束在脑后,脸颊因为忙碌和兴奋而泛着健康的红晕。此刻,她正站在一架人字梯下,仰着头,指挥着梯子上的父亲李玄策。
李玄策脱去了平日常穿的深色外套,只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袖子利落地挽到手肘。他站在梯子上,手里拿着一副刚刚写就、墨迹未干的大红春联。阳光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沉稳而坚毅的轮廓。他按照女儿的指示,小心地将上联“运筹帷幄安社稷”贴在门框左侧,仔细地抚平每一个细微的褶皱。红纸衬着饱满遒劲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浓郁的墨香——那是上好的松烟墨,带着岁月沉淀的独特气息。
“好嘞!稳了!”李玄策低头对女儿笑了笑,又拿起下联“耕读传家继世长”,在念墨的指挥下,精准地贴在右侧。最后,他郑重地将横批“国泰民安”贴在门楣正上方。四个大字,笔力千钧,仿佛承载着千钧的期盼与责任。
“爷爷!快看!爸爸贴好啦!”李天枢像只欢快的小鹿,从屋里蹦跳着跑出来,手里还挥舞着一把小小的塑料扫帚。他穿着簇新的宝蓝色羽绒服,小脸兴奋得通红。李长庚老先生拄着手杖,笑呵呵地站在廊下,看着儿子贴好的春联,眼中满是欣慰。这“运筹帷幄”与“耕读传家”,正是儿子半生事业与李氏门风最凝练的写照,更是对家国最朴素的祈愿。
“字好,意更好。”李长庚赞许地点点头,目光扫过院内,“清墨呢?”
“妈在书房剪窗花呢!”李念墨指了指东厢房的方向。
书房里,暖气开得很足。方清墨坐在宽大的书桌前,面前摊着几张鲜艳的大红宣纸。她没有用市面上常见的塑料窗花,而是选择亲手剪制。此刻,她正全神贯注,一手稳稳地按着红纸,一手握着特制的、刃口极薄极锋利的小剪刀。她的动作精准而流畅,剪刀在红纸上轻盈地游走,发出细微而悦耳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桑,又似细雨润物。
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温婉而智慧的线条。她的指尖灵巧地转动着红纸,剪刀时而上挑,时而下压,时而旋转出一个精妙的弧度。纸屑如同红色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桌面。渐渐地,一个复杂而精美的图案在她手中诞生:外围是象征吉祥如意的传统云纹和蝙蝠(谐音“福”),中心区域却巧妙地融入了双螺旋DNA结构、微电路纹路和象征万物互联的经纬线!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在这方寸之间完美交融。
“哇!妈!你这窗花也太酷了吧!”李念墨拉着李天枢凑到书桌前,看着母亲的作品,惊叹不已,“既有年味儿,又有未来感!”
方清墨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想着给家里添点不一样的喜庆。科技发展再快,根子还是在咱们的文化里。这算是…‘科技年味儿’?”她小心地将剪好的窗花托起,对着阳光欣赏。光线透过细密的镂空,在地板上投下绚丽的光影图案,宛如一件精妙的艺术品。
“好看!妈妈剪得最好看!”李天枢拍着小手,黑亮的眼睛好奇地凑近那光影,仿佛想看清里面蕴藏的秘密世界。
“走,念墨,带天枢去集市买年货!”李玄策贴好春联走进来,拍了拍身上的微尘,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感受感受市井烟火气去!顺便买点浆糊回来贴窗花。”
“好嘞!”李念墨立刻响应,牵起弟弟的手,“小天枢,跟姐姐扫街去!”
京城的年货集市,是岁末最沸腾、最鲜活的地方。离李家不远的一条老街上,早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道路两旁,临时支起的摊位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汇成一片色彩与声音的海洋。
视觉的盛宴: 对联、福字、红灯笼挂满摊位,像燃烧的火焰;成堆的蜜橘、苹果、香梨闪耀着诱人的光泽,黄澄澄、红彤彤、绿莹莹;炒货摊上,饱满的花生、瓜子、栗子在巨大的铁锅里翻滚,散发出混合着焦糖和坚果的浓郁香气;水产区,活鱼在充氧的水箱里跳跃,溅起晶莹的水花;禽肉区,挂着油亮的烤鸭、腊肠、酱肘子,色泽深红诱人;还有卖年画、泥人、风车、空竹等传统玩具的摊位,五彩斑斓,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