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前的北京城静得能听见大地的心跳。
> 指挥中心荧光屏的冷光映着李玄策眼底的红丝,他指尖滑过杯沿残留的茶温,像抚过绷紧的弓弦。
> 李念墨站在制高点上,晨露浸湿的鬓发贴着脸颊,她的意识如蛛网般覆盖沉睡的京城——地脉的每一次搏动都化作她掌心的微颤。
> 当李长庚眼镜片上跳动的蓝光突然凝滞时,天边第一缕晨曦正刺破厚重的云层。
---
子时刚过,北京城沉入庆典前最深沉的寂静。长安街两侧,连夜布置的花海与旗帜在稀薄的路灯光晕下显出一种庄重的朦胧。这寂静是蓄力的弓弦,绷得极紧,只待天明时那声裂帛般的巨响。
国家安全部地下七层,代号“磐石”的指挥中心里,灯火彻夜未熄。空气里弥漫着电子设备低沉的嗡鸣、散热风扇的嘶嘶声,以及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巨大环形屏幕墙上,切割成数十个区块:城市三维能量网格图呈现出稳定的青蓝色;各重点区域实时监控画面安静流转;地脉稳定指数、灵场频谱分析图……数字与曲线平稳跳动,如同城市沉睡时均匀的呼吸。
李玄策就站在这片光影交织的核心。他身姿依旧挺拔如松,深灰色的制服外套搭在椅背上,只着一件熨帖的浅灰衬衫,袖口挽至小臂。然而,他眼底密布的血丝和眉宇间深刻的倦意,无声诉说着连续多日、甚至多月的殚精竭虑。他面前的操控台上,数个屏幕同时亮着,一杯早已冷透的浓茶搁在角落,杯沿留着清晰的指痕。
他微微侧首,目光扫过屏幕墙左上角一个相对安静的通讯窗口。窗口里,是技术监控室的实时画面。
---
技术监控室的气氛,与指挥中心的全局掌控感截然不同。这里更“硬核”,也更“密集”。墙壁几乎被各种形态的显示屏占满,跳动着复杂的波形图、高速滚动的数据流、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图像以及深埋地下的传感器网络反馈。空气里是更浓郁的臭氧味和电子元件高速运转散发的微热。
李长庚教授坐在一张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椅上,脊背习惯性地挺直,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探针,在一排排波动的曲线和闪烁的数值间快速巡弋。他面前的主屏幕上,正显示着覆盖整个北京核心区域的地脉能量流动三维模型。代表稳定地脉能量的柔和金色光流,在城市的地下网络里有序流淌,如同生命的脉络。模型一侧,是不断刷新的“灵场洁净度”指数,此刻稳稳地停在代表安全的绿色区间。
他的指尖偶尔在键盘上轻点,放大某个区域的模型,确认几个关键节点的读数。眼镜镜片上,倒映着屏幕幽幽的蓝光,也倒映着他一丝不苟的专注。汗水浸湿了他花白鬓角的一缕发丝,贴在额角。他抬手推了推眼镜,目光没有离开屏幕分毫。
“报告指挥中心,‘天眼’阵列全频段扫描完成,未发现异常灵能聚焦迹象。”李长庚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来,清晰、稳定,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冷静质感,“地下‘龙脊’传感器网络反馈,地脉波动处于预设安全阈值内。能量屏蔽器预热完毕,核心区符阵能量回路激活率99.8%,冗余通道在线待命。”
“收到,‘天眼’、‘龙脊’状态确认。”李玄策的声音低沉平稳,在指挥中心里响起,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他目光转向另一个通讯窗口。
---
城市的心脏地带,靠近核心观礼区的一栋古老建筑的琉璃瓦顶上,风比地面更冷冽,也更清澈。李念墨静静伫立在那里,宛如融入这古老屋脊的一道剪影。她穿着便于行动的深色连帽外套,帽子拉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清晰的下颌和紧抿的唇。夜风拂动她鬓边的碎发,沾上了凌晨时分特有的、冰凉的水汽——那是凝结的露珠。
她闭着眼。视野里并非一片漆黑,而是展开了一幅常人无法想象的瑰丽画卷。
整个北京城在她强大的灵觉感知中“活”了过来。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而是一个由无数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气”所构成的庞大生命体。代表亿万生民汇聚的、温暖而蓬勃的生命气息,如同浩瀚的海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流淌、呼吸。在这片“生息之海”下方,是更深沉、更古老、也更磅礴的力量——地脉。它们如同沉睡的巨龙,金色的光流在城市的根基处缓缓涌动,构成一张支撑着一切的巨大网络。无数或明或暗的节点,如同星辰般点缀在这张巨网上,那是提前布设的符阵和能量稳定器,此刻正散发着柔和的、相互呼应的微光,共同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灵能防护层”,覆盖在最重要的区域上空。
李念墨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张由“气”构成的巨网之中。她的意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细细感受着每一道能量流的细微震颤,每一次灵场环境的微妙变化。她能“听”到城市地下深处地脉平稳的脉动,也能“嗅”到空气中飘散的、若有似无的、属于各种生灵(甚至包括一些微弱灵体)的情绪碎片——兴奋、紧张、期待、还有深沉的安眠。偶尔,某个角落会有一丝不和谐的“杂音”,比如一只受惊夜鸟掠过的扰动,或者某个醉酒者突然爆发的情绪波动,都会在能量网中激起微小的涟漪,但都迅速被城市本身巨大的“生息”所抚平、吸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