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京,秋意已浓,却压不住空气中日益沸腾的庆典热度。长安街两侧的银杏开始镶上金边,花坛里提前培育的鲜花浓烈绽放,脚手架搭起的巨型景观在蓝天下勾勒出喜庆的轮廓。然而,在国安部某栋外表寻常、内部却壁垒森严的大楼深处,空气却凝滞如铅。
顶层指挥中心,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分割着京城各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广场上紧张的阅兵彩排、花车组装场地的灯火通明、密集的人流节点……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会议桌周围一张张凝重肃穆的脸。公安、武警、庆典组委会核心安保负责人、以及李玄策亲自领导的国安“自然灾害及灵异事件应对局”的几位核心骨干,悉数在座。空气里只有设备低沉的嗡鸣和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窗外透进来的秋阳斜斜打在长桌上,照亮了悬浮的微尘,也照亮了李玄策指下那份关于“宫灯事件”的绝密简报。
李玄策坐在主位,深蓝色的制服一丝不苟,肩章上的星徽在屏幕光下偶尔闪过微芒。他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有一种沉静到极点的专注,仿佛一座积蓄着力量的火山。他指尖习惯性地摩挲着一支老旧的钢笔——那是他年轻时一位牺牲战友的遗物,是他思考重大决策时的无声伙伴。简报上,那盏被处理掉的精美宫灯照片触目惊心,内里隐藏的、刻满恶毒符文的微小能量晶体,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每一个与会者的神经上。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驱散了所有的杂音,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的视线缓缓扫过全场,在公安部门负责人紧锁的眉头、武警将领绷紧的下颌、以及自己手下几位得力干将——包括坐在侧后方的李念墨和李长庚——脸上掠过。“这不是普通的破坏,不是孤立的恐吓。这是利用我们最盛大的庆典,试图在亿万同胞面前,在全世界注视之下,撕裂我们的‘气’,玷污我们的荣光。”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敌人很狡猾,懂得用‘美’来包裹‘恶’,用‘传统’来掩护‘诅咒’。一个宫灯能混进来,就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类似的东西,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潜伏在即将铺满京城的喜庆装饰之中。”
坐在他右手边的公安部门负责人,一位鬓角染霜的老刑警,声音低沉地接话:“李部长,安检流程我们已经升级了三轮,所有进入核心区的物资,尤其是工艺制品,都在进行最严格的人工和机器双重检查。但……这种东西,”他指了指屏幕上那枚放大的、布满诡异纹路的晶体,“肉眼难辨,常规设备也检测不出能量异常。防不胜防啊!”
“常规手段防不住,我们就用非常规的。”李玄策的声音斩钉截铁。他微微侧身,目光投向坐在后排的李长庚,“长庚教授。”
李长庚闻声立刻挺直了背。他穿着实验室的白大褂,外面随意套了件夹克,头发有些蓬乱,眼镜片后的双眼却燃烧着科学家特有的专注光芒。他迅速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操作了几下,指挥中心的主屏幕立刻切换,显示出一系列复杂的结构图纸和实物照片——那是一些约莫烟盒大小、泛着哑光金属色泽的扁平方块。
“便携式‘广谱能量场抑制器’,原型机已经通过极端环境测试。”李长庚的声音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却充满力量,“基于量子干涉原理和稀土超材料,它能有效削弱、干扰特定频段的异常能量波动,尤其是针对这种带有诅咒性质的‘厌气’辐射。虽然不能完全湮灭,但足以将其压制到无法产生实质危害的程度。”他指着图纸上一个核心部件,“关键材料突破后,产能已提升。第一批三百台,五天内可以完成。优先配发给核心区域定点岗哨、流动巡逻队以及所有接触庆典物资的关键安检人员。”
屏幕上,抑制器内部精密的电路和闪烁着微光的核心模块被放大,冰冷的科技感带来一种坚实的安全预期。武警将领眼睛一亮,立刻追问:“操作复杂吗?续航如何?”
“傻瓜式操作,开机即用。单次充电,高强度状态下可维持八小时。”李长庚回答得简洁有力。
李玄策点点头,目光随即转向了坐在李长庚旁边的李念墨:“念墨。”
李念墨今天穿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便装,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她的脸色还有些苍白,是上次强行感应并处理宫灯诅咒留下的精神疲惫尚未完全恢复,但那双清澈的眼眸却异常明亮坚定。她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电子笔。屏幕上切换成了京城核心区域的详细三维地图。
“爷爷的盾,能削弱物理层面的能量冲击。”李念墨的声音清澈,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宁静,“但诅咒的核心是‘意’,是恶念编织的网。要彻底屏蔽和化解它,需要更‘柔软’也更‘古老’的力量。”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勾勒,一条条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某种玄奥韵律的淡金色线条开始在三维地图上蔓延、交织,如同无形的根须,覆盖了广场、覆盖了观礼台、覆盖了花车游行的主干道。这些线条最终汇聚成几个关键的节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