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路,感觉比上山轻松多了!肩头没有了那五百斤的负重,怀里揣着宝贝丹药和灵石,身边走着对我“青眼有加”的张师兄,我感觉自己脚步轻快得快要飞起来!
走了约莫大半日,翻过最后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巨大的、灰蒙蒙的轮廓。高高的城墙像一条巨蟒匍匐在地,远远就能看到城头上飘扬的模糊旗号和蚂蚁般大小巡逻的兵丁。无数条道路如同血管般从四面八方汇聚向那座城池,道路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那……那就是县城?!
我猛地停下了脚步,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眼睛瞪得溜圆,心脏砰砰直跳,比第一次见到流云宗山门时还要激动百倍!
我们龚家村,拢共就几十户人家,房子歪歪扭扭,村路坑坑洼洼。流云宗虽然大,但藏在深山里,更多的是仙气,缺少这种……这种扑面而来的、属于凡俗世界的、喧嚣鼎沸的“人气”!
张师兄看我这副没见过世面的傻样,忍不住嗤笑一声,语气里带着一丝优越感:“瞧你那点出息!这就看傻了?不过是个凡俗小县城罢了,比起仙家坊市,差得远呢!”
话虽这么说,但他脸上也难免露出一丝放松和期待。毕竟,仙门清苦,这凡尘的烟火气,偶尔沾染一下,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用力吸了吸鼻子,仿佛已经能闻到空气中传来的、混杂着尘土、牲口、食物和无数人生活气息的复杂味道。这味道,陌生,却让我莫名兴奋。
“师兄,这县城……真有村里老张头他们说的那么热闹?楼高的能捅破天?街上铺的都是青石板?饭馆里的肉包子香得能让人把舌头吞下去?”我像个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追问,把村里老人们的吹嘘全都倒了出来。
张师兄被我问笑了,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摆出见多识广的架势:“哼,捅破天是夸张了点,但三四层的酒楼还是有的。青石板路不假,但也不是全城都是。肉包子嘛……嗯,‘仙客来’的灌汤包倒确实是一绝,汁多馅足……”
他说着,自己也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
我们加快脚步,朝着那巨大的城池走去。越靠近,越是能感受到它的庞大和喧嚣。
那城墙高得吓人,厚重的青砖上布满了风雨侵蚀的痕迹和战争留下的箭孔凿痕,透着一股历史的沉重感。
巨大的包铁城门敞开着,足以容纳四五辆马车并行,门洞下光线昏暗,进出的人流车马如同过江之鲫,守城的兵丁拄着长矛,懒洋洋地打量着行人,偶尔呵斥一声。
走进城门洞,各种声音瞬间被放大、混杂在一起,如同潮水般涌入我的耳朵:
车轱辘压过石板的咕噜声、商贩声嘶力竭的叫卖声、牲口的嘶鸣声、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小孩的哭闹声、茶馆里说书人的惊堂木声……嗡嗡嗡地响成一片,让我头晕目眩,却又兴奋莫名。
“跟上!别走丢了!被人当流民抓起来我可不管你!”张师兄回头喊了一嗓子,熟练地在人流中穿梭。
我赶紧紧跑几步,死死跟在张师兄身后,眼睛却不够用了,像个刚进城的傻子,脑袋扭来扭去,看什么都新鲜。
这路!真是青石板铺的!虽然被磨得光滑无比,还有些地方坑坑洼洼,但比我们村的泥巴路强到天上去了!
这楼!好多都是两层、三层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虽然有些漆都剥落了,窗户上还贴着纸或者蒙着纱,比我们村的土坯房气派多了!
这人!也太多了!摩肩接踵,形形色色。有穿着绸缎、摇着折扇的富家公子;有粗布麻衣、挑着担子的农夫;有提着篮子、匆匆走过的妇人;还有穿着短褂、浑身汗味的力夫……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属于城市的“人味儿”。
街两边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布庄、粮店、杂货铺、铁匠铺、药铺、茶馆、酒肆……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
“糖葫芦!又甜又脆的糖葫芦哎!”
“炊饼!刚出炉的炊饼!”
“磨剪子嘞——戗菜刀——”
“各位父老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祖传秘方,专治跌打损伤……”
各种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比我听过的任何仙法口诀都要复杂有趣一百倍!
我使劲吸着鼻子,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刚出炉的烧饼的焦香、油炸果子的甜香、卤肉的浓香、还有不知从哪个酒楼飘出来的酒香菜香……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咕咕直叫,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仙门食堂那猪食跟这一比,简直就是渣渣!
张师兄显然对这里很熟悉,他目标明确,带着我先去了最大的粮店,掏出宗门令牌和灵石,采购了十几袋上好的灵谷和白面,跟掌柜的讨价还价,精明得像换了个人。
然后又去了油坊,打了满满几大桶清亮的花生油。接着是布庄,挑选了几匹质地细软的棉布和一块看起来就很贵的绸缎,估计是给某位师叔祖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仙界杂役的生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仙界杂役的生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