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寒风裹着细碎的雪粒,“嗒嗒”地敲打着教室的玻璃窗,窗沿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霜。但教室里却暖意融融,讲台上的暖气片“嗡嗡”地散热,把空气烘得暖洋洋的,连同学们呼出的气息都带着淡淡的白雾。第三次模考的表彰班会如期举行,班主任李老师手里捧着一叠烫金奖状,站在讲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学生,语气里满是欣慰:“这次模考,咱们班的整体成绩又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文科综合,年级排名比上次提升了三个名次,不少同学都实现了稳步进步,值得表扬。”
林溪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轻轻攥着校服的衣角,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知道自己这次考了年级第二十六名,终于回到了前三十的行列,却没敢奢望会被班主任单独点名。当李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念出“林溪同学”四个字时,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林溪同学,从第一次模考的年级七十七名,到第二次的二十八名,再到这次的第二十六名,连续三次稳步前进,每次都有新突破,是咱们班当之无愧的‘逆袭榜样’!”
听到这话,林溪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连放在桌下的手都忘了收回。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集中在她身上——有前排同学回头投来的赞许,有同桌苏晓晓亮晶晶的羡慕,还有后排几个男生小声的惊叹。苏晓晓在旁边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快上去领奖呀!你太棒了,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拿到‘进步之星’!”
林溪深吸一口气,慢慢站起身,脚步还有点发虚。她低着头,尽量避开同学们的目光,一步步走向讲台。李老师笑着把一张印着“进步之星”的奖状递到她手里,奖状的边缘还带着刚从信封里拿出来的褶皱,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李老师还特意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放得温和:“继续加油,保持这个劲头,下次争取冲进年级前二十,离文科实验班的目标就更近了。”
“谢谢李老师。”林溪的声音有点轻,带着一丝没压下去的激动。她双手捧着奖状,指尖触到纸质的纹理,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地跳个不停。转身往座位走时,耳边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其中还夹杂着陆知行那格外响亮的声音:“林溪好样的!不愧是咱们‘补差小组’的!”
那声音又亮又脆,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显眼,林溪的脸颊瞬间热了起来,脚步也加快了几分。回到座位上,苏晓晓立刻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她手里的奖状看:“天呐!这奖状也太好看了吧!‘进步之星’,实至名归!你不知道,刚才李老师念你名字的时候,我比自己拿奖还开心!”
林溪笑着把奖状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书包最外层的口袋里,生怕不小心弄皱。她指尖还残留着奖状的温度,心里暖暖的,像被阳光晒过一样。她想起第一次模考后,自己对着满是红叉的历史试卷掉眼泪,是江翊拿着错题本,一道题一道题帮她分析错误原因;是陆知行周末跑遍书店,给她买励志漫画《学渣逆袭记》,说“你比漫画主角还厉害”;是苏晓晓每天陪她早读,一起背历史时间线,哪怕自己也记不住,还会硬撑着陪她抽查——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站在讲台上领奖的自己。
班会还在继续,李老师总结完模考情况后,又请了几位进步幅度大的同学上台分享学习经验。轮到陆知行时,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挠了挠头,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还攥着一个磨得有点旧的笔记本,快步走上讲台。
站在讲台上,陆知行有点紧张,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只好把笔记本抱在怀里。他低头看了一眼笔记本上的字迹,又抬起头看向台下的同学,语气带着一丝局促,却格外真诚:“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学习经验,之前我的地理特别差,每次都考六十多分,历史时间线更是记一次错一次,连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年份都能弄混。后来我和林溪、江翊、苏晓晓一起成立了‘补差小组’,每天午休都在教室后排刷题、讲题——林溪帮我梳理历史时间线,还特意给我编了‘1861洋务起,1898戊戌变’的口诀;江翊教我判读等高线,用‘线密坡陡、线疏坡缓’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晓晓还帮我检查政治选择题,指出我总错的‘权利和义务’易混点。要是没有他们,我这次肯定不会进步十四名,更不会考进年级前五十。”
他顿了顿,目光越过台下的同学,精准地落在林溪的位置上。像是突然鼓起了勇气,他猛地提高了声音,几乎整个教室都能清晰地听到:“尤其是林溪!她之前历史也不好,第一次模考才考了五十八分,却从来没放弃过,不仅自己每天熬夜整理笔记,还坚持帮我补历史——我记不住‘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她就把‘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拆成四个小卡片,每天课间抽我背诵;我答历史大题总漏点,她就陪我一道题一道题地练,教我‘先列提纲再答题’。她自己进步了,也没忘记拉着我们这些‘后进生’一起往前走!我觉得,林溪最棒!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逆袭,还带动我们一起进步,她才是咱们班最该被表扬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蝉鸣里的向阳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蝉鸣里的向阳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