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领命而去,墨翟看着案上的头颅,突然道:“上将军,项燕的头颅不能久放,不如先妥善安葬,也好安抚楚地的民心。”
王翦点头:“就葬在蕲南的芦苇荡,立一块无字碑,让楚军残兵也能来祭拜。”
他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楚地方向的夜空。星星很亮,像是项燕和那些战死的楚军士兵在看着他。王翦知道,项燕的死不是结束,而是楚地反抗的开始 —— 昌平君还在寿春,项燕的旧部还在,东海那边还有未知的阴谋,这场灭楚之战,比他想象中还要艰难。
第二天一早,秦军按照王翦的命令,在蕲南的芦苇荡里为项燕立了一块无字碑,将他的尸身和头颅合葬在一起。楚军残兵看到秦军的举动,虽然依旧警惕,却没有之前那么敌视了。最年轻的那名士兵在碑前磕了三个头,带着剩下的楚军残兵,朝着东海的方向退去 —— 他们要去寻找昌平君的援兵,要去完成项燕的遗愿。
王翦站在无字碑前,看着楚军残兵远去的背影,突然对墨翟道:“你说,项燕会不会早就知道自己会败?他故意把头颅掷成‘楚’字,故意在颅骨上刻《国殇》,故意在牙齿里镶陨铁,就是为了给我们设下一个局?”
墨翟想了想,点头道:“很有可能。项燕是楚地的名将,心思缜密,他知道自己败了,但不想让楚国就此灭亡,所以用自己的死,布下这盘棋,既激励了楚军,又给我们留下了悬念,让我们不得不分兵去查东海,分散我们的兵力。”
王翦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抚摸着无字碑。他知道,项燕的这盘棋,他必须接下 —— 不仅要灭楚,还要查清楚海的阴谋,查清楚昌平君和徐福的关系,否则就算灭了楚,大秦的隐患也还在。
就在这时,派去追查骊山朱砂失窃的亲兵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神色慌张地跑进帐来:“上将军!查到了!去年昌平君调走的骊山工匠,不仅在寿春铸造兵器,还偷偷运了一批骊山朱砂去东海的朐县,交给了徐福的人!”
王翦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上面的记载与他的猜测一致:昌平君以 “修缮楚地宗庙” 为名,调走骊山工匠,实则让他们在寿春铸造改良的连弩车,同时将骊山朱砂运往东海,与徐福合作,不知道在制造什么东西。
“徐福…… 昌平君…… 项燕……” 王翦的手指在竹简上敲击着,“他们三个,到底在谋划什么?”
墨翟凑过来,看着竹简上的记载,突然道:“上将军,你还记得陈城地道里的陶俑吗?那些陶俑的面容像你,而项燕又指向东海,徐福东渡带走了三千童男女,会不会…… 他们想在东海制造一支假的秦军,用来对抗我们?”
王翦的脸色凝重起来:“有这个可能。徐福懂炼丹术,又有骊山工匠,昌平君有项燕的旧部,他们若是联手,在东海制造出一支假秦军,再加上楚地的义士,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转身对亲兵道:“传我命令,王贲率五万大军继续追击楚军残兵,务必找到昌平君的下落;我带十万大军,亲自去东海郡朐县,查徐福的阴谋!”
亲兵领命而去,王翦望着东海的方向,心里清楚 —— 这场灭楚之战,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军事征伐,而是一场牵扯到朝堂、墨家、甚至东海的大阴谋,他必须步步小心,才能破解这场由项燕用生命布下的局。
【四: 残楚未熄——东海风起藏阴谋】
秦军分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楚地。在寿春的楚王旧宫里,昌平君正看着一份密报,脸色阴沉。密报上写着项燕自刎于蕲南,头颅掷成 “楚” 字,秦军分兵追击楚军残兵和前往东海。
“项燕还是败了……” 昌平君将密报扔在案上,语气里带着不甘,“我给他的援兵还在路上,他怎么就这么急着自刎?”
旁边的谋士躬身道:“君上,项燕此举也是无奈,秦军六十万大军合围,他不退无可退。不过他用头颅掷成‘楚’字,又在颅骨上刻《国殇》,已经激励了楚地的义士,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人起兵抗秦,我们的机会来了。”
昌平君点头,却没有放松:“王翦亲自去了东海,他肯定是发现了什么。徐福那边怎么样了?骊山朱砂和工匠都送到了吗?”
“已经送到了,徐福正在朐县的炼丹炉遗址里,用骊山朱砂和陨铁制造‘天火’,说是能烧毁秦军的战船。” 谋士回答,“不过徐福要的童男女还没凑齐,他说需要三千童男女的血,才能让‘天火’的威力最大化。”
“三千童男女……” 昌平君皱起眉头,“楚地现在战乱不断,哪里去凑这么多童男女?你去告诉徐福,就说我会想办法,让他先加快制造‘天火’,等我打败了王翦,再给他凑童男女。”
谋士领命而去,昌平君走到窗边,望着楚地方向的天空。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咸阳做质子,与嬴政一起读书,那时他还以为自己会一辈子留在咸阳,直到嬴政灭了楚国,杀了他的族人,他才不得不逃回楚地,举起抗秦的大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