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归来后的第一个周末清晨,林万骁在处理完手头紧急公务后,斟酌着发出了第一条短信。
“宁宁,冒昧打扰。昨日整理旧物,翻到一张学生会换届时的合影,你站在最边上,笑得有些拘谨。忽然想起那时你刚当选文艺部副部长,第一次组织迎新晚会时的情景。一切安好?林万骁”
短信发出后,他将手机放在桌上,继续批阅文件。约莫一刻钟后,手机屏幕亮起。
“林师兄竟然还记得!那天我可紧张坏了,差点把节目单顺序搞错,多亏你及时提醒(笑脸)。一切都好,正在备课。你呢?青桥的工作还顺利吗?宁宁”
林万骁嘴角微扬,回复道:“琐事繁多,但都在正轨。想起你当年在学生会就以细心着称,那次‘一二九’文艺汇演,你的策划案比宣传部做得还周全。”
他刻意选择了一个需要详细回忆的具体事件,这将自然而然地拉长对话时间。
果然,夏宁宁的回复带着惊喜:“天哪,师兄连这个都记得!那时候我就是个傻丫头,只知道埋头苦干,还好大家都很包容。”
“不是傻,是认真。”林万骁迅速回复,“这种品质在当今尤其难得。最近我在青桥推进民宿标准化,就常常想起你当年做活动流程表时的那股细致劲。”
就这样,一条短信牵出又一条,从学生会往事聊到各自近况,从青桥发展聊到教育现状。等到对话自然结束时,已是正午时分。
隔了两日,林万骁在视察镇中学扩建工地时,拍了一张照片发过去:“正在看学校施工。想起你说过支教的事,若有具体想法,随时可聊。”
夏宁宁很快回复:“施工现场要注意安全呀!我们学校的支教项目正在申报,如果顺利,下学期就可以启动。对了,青桥的孩子们最缺什么样的教育资源?”
这个问题正中林万骁下怀。他直接拨通了电话,而非继续发短信。
“宁宁,是我。”他的声音透过电波,沉稳而清晰,“你这个问题很好,我正想找人请教。”
电话那头的夏宁宁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进入状态:“师兄请说。”
“青桥的孩子不缺聪明才智,缺的是眼界和机会。”林万骁站在工地旁,看着远处苍翠的山峦,“我们能给他们建新校舍,但更难的是让他们相信,山外面的世界值得他们奋力奔跑。”
这番话既是实情,也暗合夏宁宁作为教育者的理想主义情怀。
果然,夏宁宁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师兄说得对!这正是支教的意义所在,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播种希望。我们师大有个‘梦想课堂’项目,或许可以合作...”
通话持续了二十多分钟,从具体项目聊到教育理念,最后自然过渡到彼此近况。挂断电话时,两人都已对下一次交流充满期待。
一周后,林万骁以“向省教育厅汇报工作”为由,再次赴省城。公事结束后,他发了一条短信:“在教育厅附近。若方便,可否当面请教支教项目细节?或许可以共进晚餐。”
夏宁宁的回复有些犹豫:“这...会不会太打扰师兄了?” “求之不得。”林万骁回复得干脆利落。
晚餐选在一家安静的江南菜馆。林万骁提前到达,点了几样清淡的菜品和一壶龙井。
夏宁宁准时到来,穿着素雅的米白色针织衫和长裙,比晚宴那天更多了几分温婉。
“不好意思,让师兄久等了。”她微微颔首,举止得体。 “我也刚到。”林万骁起身为她拉开椅子,“听说这家店的龙井虾仁很地道,就自作主张点了。”
夏宁宁有些惊讶:“师兄怎么知道我喜欢龙井?” “学生会那时,你总是带着一个泡着龙井茶的保温杯。”林万骁淡然一笑,“有次开会长达四小时,你杯里的茶香飘了满室。”
这个细节连夏宁宁自己都快要忘记了,闻言不禁莞尔:“师兄的记性真是可怕。” “不是记性好,是印象深刻。”林万骁意味深长地说。
晚餐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林万骁没有再提学生会往事,而是将话题引向青桥镇的发展和教育规划。他讲述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争取项目资金,如何说服村民重视教育,如何一点一点改变着那个偏远小镇的命运。
没有夸大其词,没有自我标榜,只是平实叙述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一个年轻基层干部的视野、担当和智慧。
夏宁宁听得入神,不时提出一些问题,眼神中满是钦佩:“真没想到,基层工作这么复杂。师兄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不容易了。”
“万事开头难。”林万骁谦逊地说,“现在最大的难题反而是人才。青桥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专业人士去指导。”
这话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她价值的肯定。夏宁宁的脸微微泛红,不知是茶热还是别的缘故。
餐后,林万骁送夏宁宁回教职工宿舍。车停在楼下,他没有立即解锁车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