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酒泉基地初亮剑,蜂鸟集群显神通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停机坪上,戈壁的烈日将退役歼-11B的灰色机身晒得发烫,机翼下新挂载的蜂鸟无人机发射舱泛着金属冷光。吴昊团队与军工院的工程师们正做着最后的调试,邵易阳用袖口擦去额角的汗,沙砾被风卷着打在脸上:“这里的风沙比罗布泊还烈,蜂鸟那碳纤维翼面薄得像蝉翼,真能扛住?”
“天蛾早根据气象数据调整了翼面弧度,风速不超12级就稳得住。”吴昊检查着数据连接线,发射舱内的30架蜂鸟正通过量子信道与歼-11B的火控系统同步,指示灯连成一片流动的绿光,“等会儿的‘低空突防预警’科目,让他们见识下什么叫360度无死角感知。”
指挥中心的空调吹散了戈壁的燥热,李院长和几位将军盯着巨大的显示屏。当歼-11B轰鸣着升空至8000米,吴昊在操控台按下发射键——机翼下的发射舱瞬间弹出,300架蜂鸟如挣脱束缚的银燕四散开来,不到10秒便在空域织成一张直径10公里的探测网。它们的光学传感器捕捉着地面伪装阵地的微光,电磁探测器则像灵敏的触角,扫描着空中每一丝雷达信号,数据如瀑布般汇入歼-11B的显控台,勾勒出清晰的战场态势图。
“注入干扰信号!”李院长突然下令。基地的电子战部队立刻启动干扰机,模拟美军“咆哮者”电子战机的强电磁压制。屏幕上,蜂鸟集群的信号强度骤然下跌,30架无人机的图标变成灰色,显然已失去联系。但剩下的270架迅速调整通信频率,像被惊扰的鱼群重新聚成新的网络,不到20秒就将干扰源的精确坐标标注出来——距离歼-11B150公里,正是电子战部队藏在沙丘后的伪装阵地。
“有点意思。”空军中将王司令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再试试‘隐身目标追踪’,把那架‘黑寡妇’靶机放出来。”
远处的机库缓缓滑开,一架涂着暗灰色吸波涂层的靶机呼啸升空,贴着沙丘以50米超低空飞行,试图规避常规雷达探测。然而蜂鸟群早已同步下降至百米高度,利用地形匹配算法像影子般贴着沙丘起伏,靶机的尾焰刚在地平线亮起,就被3架蜂鸟从不同角度锁定。轨迹数据实时传回歼-11B,火控系统自动计算出拦截路线,导弹模拟发射的光标稳稳套住靶机,直到它在预定空域“被击落”。
测试结束时,王司令的手指在显控台上画了个圈:“这些小东西比预警机灵活十倍!要是量产列装,给每个空军旅配一个蜂鸟集群,南海的防空网就能织成铁桶,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吴昊却指向数据报表里的一个波动点:“刚才风沙最大的时候,3号蜂鸟的光学传感器出现0.3秒延迟,得加装纳米级防尘涂层。另外歼-11B的供电系统有点跟不上蜂群的能耗,得换新型超导电池才能支撑持续作战。”
李院长当场拍板:“电池让中科院能量所连夜赶制,涂层交给军工六院,下周一定送到你手上。”他望着窗外降落的歼-11B,“下一步,把‘高分七号’卫星拉进来协同测试——它的厘米级地形数据,正好能给蜂鸟当‘天眼’。”
戈壁的风卷着沙尘掠过发射塔,吴昊望着天边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天蛾的虚拟投影在屏幕上展开数据流:“已接收到‘高分七号’的接口参数,三天内可完成数据融合算法开发。”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是让蜂鸟集群与“鸾鸟”号空天母舰、“玄女”战机组成跨域感知网——那才是撕开美军技术封锁的关键一步。
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的演习场上,硝烟与尘土在履带碾过的地面凝成灰黄色的雾。三十只机械狗呈扇形前突与五台承影战术机器人呈楔形编队稳步推进,身后跟着两只驮着补给弹药箱的太阳能无充电机械牛,机械臂端着的电磁步枪泛着冷光,碾过被炸毁的装甲车残骸时,动作精准得像复制粘贴。
观摩台上,陆军装备部的赵部长举着望远镜,看着领头的机甲用切割激光切开装甲车舱门,精准甩出震撼弹“清除残敌”,忍不住放下望远镜:“这玩意儿的反应速度比士兵快多少?”
“面对伏击,训练有素的士兵平均需要0.8秒做出反应,承影机甲只需0.12秒。”吴昊调出实时数据面板,屏幕上跳动的红点标记着识别出的目标,“天蛾的战场态势算法能同时锁定100个目标,自动区分友军、平民和敌人,优先攻击持重型武器的高威胁目标。刚才左边那个持RPG的假人,被机甲在0.3秒内锁定摧毁,换成真人士兵至少需要1.5秒。”
演习进入城镇攻坚阶段,前方出现一片模拟建筑群,窗户后藏着数十个伪装靶标。赵部长突然对参谋下令:“加入强电磁干扰,再让特种部队扮‘敌军’,用反坦克导弹偷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