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1645年的除夕。
北京城外南郊的贫民窟里,难得的有了一些节日喧嚣。
虽然依旧是破衣烂衫,但家家户户都尽全力煮了一锅能看见几粒米星的稀粥,
会点手艺的汉子用破木头削了几个歪歪扭扭的玩具哄着孩子。
在慧英简陋却收拾得异常干净的窝棚里,也透出了一丝难得的暖意。
慧英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点白面,掺着杂粮,蒸了一锅黑乎乎但热气腾腾的窝头。
王老六和马老歪捡了些干芦苇回来烧火取暖。
豆娘用乞讨来的破布条,笨拙地想剪几个窗花贴贴。
众人围坐在小小的火塘边,分食着粗糙的食物。
没有酒,只有慧英瓦罐里煮的滚烫姜水。
豆娘和马老歪跟大家说着去野人谷路上发生的趣事,
王老六则兴致勃勃说着在北京城内的见闻。
每个人似乎都刻意避开了那些沉重的话题。
火光跳跃,映照着几张饱经风霜却暂时卸下防备的脸。
这顿简陋到极致的年夜饭,在乱世的寒冬里,竟也透着一丝苦中作乐的祥和气息。
正月初一,天气难得放晴。
熬过了除夕的严寒,贫民窟里的人们脸上也多了一些节日的轻松。
豆娘毕竟年轻,加上找到了石午阳,心情大好,缠着石午阳要进城去“见见世面”。
“石头!石头!带俺去城里逛逛嘛!就看看!我好久没看到热闹了!”
豆娘拉着石午阳的袖子,仰着小脸,带着少女特有的娇憨央求道。
经历了几个月的乞讨流浪,此刻能跟在石午阳身边,让她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在石字营里被大家宠着的时光。
石午阳看着豆娘冻疮未愈却充满期盼的小脸,心中一软,不忍拒绝。
慧英也没说什么,默默收拾了一下,三人便再次混进了北京城里。
虽然是在异族统治的第一个新年,北京城内还是比平日里热闹了许多。
街上有零星的舞狮队,虽然看起来有点有气无力,
卖糖人的担子前围着几个孩子,一些商铺门口也挂上了大红灯笼。
大街上行人匆匆,大多面带菜色,但总归比城外的贫民窟多了一些生机。
豆娘看什么都新鲜,眼睛亮晶晶的。
路过一个小贩的杂货摊时,她一眼看中了摊子上几根颜色鲜艳、价格极其便宜的红头绳。
她停下脚步,眼神渴望地看向石午阳,声音带着点撒娇的意味:
“石头……你看那个红头绳……好看吗?俺……就想要一根!”
石午阳看着豆娘枯黄凌乱的头发,心中一酸。
这几个月来,她吃了太多苦了。
他毫不犹豫地掏出几个铜板:“买!小妹喜欢就拿!”
随即又转头看向安静站在一旁的慧英。
慧英今天破天荒地把自己收拾得齐整了些,头发也仔细梳理过,用一根旧木钗挽着,露出素净的脖颈。
石午阳心中一动,拿起摊子上另一根材质稍微好些、颜色更深沉些的红头绳,
递到慧英面前,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
“慧英姐……这根……你也戴上吧?过年了,添点喜庆。”
慧英明显愣了一下。
她看着石午阳手中的红头绳,又抬眼看了看石午阳那双带着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紧张的眼睛。
她没有立刻去接,沉默了片刻。
周围是嘈杂的人声,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下来,映着她眼角的细纹。
最终,在豆娘好奇的目光注视下,
慧英垂下眼帘,伸出骨节分明、带着薄茧的手,默默接过了那根红头绳,
低低地“嗯”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那柔软的丝线。
豆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
她看着石午阳极其自然地给慧英也买了一根头绳,
看着慧英虽然沉默却收下的动作,看着两人之间那无声流动的、仿佛旁人插不进去的氛围。
少女敏感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
她拿到自己那根鲜红头绳的喜悦,一下子淡了许多。
豆娘低下头,用力捏着属于自己的红头绳,鲜亮的颜色刺痛了她的眼睛。
心里头有个小小的声音在问:
石头对慧英姐……好像不一般?
这个念头让豆娘心里莫名地有些发堵,又有些说不出的委屈。
她悄悄抬眼,再次望向石午阳和慧英并肩而立的背影,
阳光下,那根深红色的头绳在慧英素净的青丝间若隐若现,显得格外刺眼。
豆娘抿紧了嘴唇,默默地将自己那根鲜艳的红头绳攥得更紧了。
……
年节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去,贫民窟外浑浊的泡子河畔,枯黄的芦苇在料峭春风中瑟瑟摇摆。
窝棚里,石午阳缓缓抬起刚刚愈合的左臂,尝试着握紧拳头,再缓缓松开,挥出一道虚劈的轨迹。
动作还有些滞涩,牵扯着背上那道狰狞的疤,但筋骨间蕴含的力量感已经回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