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连忙取来温水,将三七粉给汉子灌下。众人都屏住了呼吸,毡房里只剩下汉子微弱的喘息声。一炷香的时间过去,风伯再次按脉,忽然道:“脉势稍起,有缓过来的迹象!”
众人顿时松了口气,轩辕也觉得后背沁出了一层冷汗。他望着那碗剩下的药汁,忽然明白,无论是南方的草药配伍,还是北方的脉诊辨病,亦或是东夷的砭石、西戎的缝合,看似方法各异,实则都在追寻同一个目标——找到疾病的根源,调和失衡的气血。就像这汉子,南药能化其瘀,北诊能察其势,二者结合,才能救人于危难。
风伯拍了拍轩辕的肩膀,目光里带着赞许:“外乡人,你能将南药与北脉结合,是个学医的料子。”他顿了顿,又道,“脉理精深,非一日之功。你看这草原上的河流,夏季湍急,冬季枯涩,脉象也如河流,随四时、地域、人身而变,需细细体察。”
轩辕点头,他望着窗外掠过的流云,忽然想起岐伯曾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原来这脉象的浮沉迟数,不正是人体阴阳消长的写照吗?东夷的导引能调气,是因其懂阴阳升降;南方的草药能治病,是因其知性味阴阳;西戎的缝合能补伤,是因其明虚实阴阳;北方的脉诊能断病,是因其察气血阴阳。
夕阳西下时,那受伤的汉子已能轻声说话。轩辕帮着风伯收拾草药,忽然觉得心里亮堂了许多。他知道,自己从北狄学到的不只是按脉的手法,更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智慧——透过细微的脉象,窥见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这或许就是岐伯常说的“以小见大,以近知远”。
他将今日的感悟记在随身携带的兽皮卷上,字迹虽有些潦草,却透着一股笃定。末了,他抬头望向南方,那里有他曾辨识的草药;望向西方,那里有他学过的缝合;望向东方,那里有他见过的砭石。而此刻脚下的北方大地,又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医道深处的门。
“或许,真正的医道,从来就不在某一处,而在融会贯通之间。”轩辕喃喃自语,指尖在兽皮卷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与远古的智慧对话。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如何将这些来自四方的医法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