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风雨诊病验合参
轩辕将北狄医士所授的脉法口诀默背了三遍,指尖似乎还残留着按触不同脉象时的细微触感。方才在北地部落,那位白发医士三指搭在患者腕间,不过片刻便断言“此乃寒邪入里”,随后用温灸配合草药,果然让蜷缩在草席上的妇人舒展了眉头。这般精准,让他愈发觉得“望闻问切”四字,绝非随口说说的空谈。
此时他正站在一处山坳里,身后跟着两个随他游历的少年——一个是东夷部落送来学砭石的阿海,另一个是南蛮部落派来学辨识草药的阿苗。三人本想趁着天色尚早翻过山头,谁知午后的天空骤然暗沉下来,铅灰色的云团像被巨人揉皱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头顶,风里裹着潮湿的土腥味,眼看一场暴雨就要倾泻而下。
“轩辕大哥,前面有个山洞!”阿海眼尖,指着不远处的岩壁喊道。他手里还攥着那块从东夷带来的砭石,石面被摩挲得光滑如玉,此刻正被他紧张地握在掌心。
轩辕抬头望去,那山洞隐在茂密的灌木丛后,洞口挂着几缕干枯的藤蔓,像是老者垂下的胡须。他点头道:“先去避雨,这雨来得急,怕是要下许久。”
三人刚钻进山洞,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砸了下来,瞬间连成白茫茫的雨帘,将洞口彻底封住。山洞不深,却干燥得很,角落里堆着些干草,像是过往的猎人留下的。阿苗熟练地用打火石引燃干草,橘红色的火苗舔着潮湿的空气,映得三人脸上忽明忽暗。
“这雨怕是要连下三天。”阿苗望着洞外的雨势,忽然开口道。她从小在南岭长大,对风雨的预判比谁都准,“我娘说,这种‘倒灌雨’最是磨人,山里的瘴气会跟着雨水漫上来,人要是淋了,轻则头痛,重则发热呕吐。”
话音刚落,洞外忽然传来一阵模糊的呻吟声,夹杂在哗哗的雨声里,若有若无。
轩辕立刻站起身:“你们守着火堆,我去看看。”
阿海和阿苗对视一眼,也赶紧跟上。雨幕中,只见一个穿着粗麻布衣裳的妇人蜷缩在洞口不远处的岩石下,双手紧紧抱着膝盖,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嘴唇冻得发紫,发出断断续续的哼唧声。
“大婶,你怎么了?”轩辕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些。他注意到妇人的脸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额前的湿发黏在皮肤上,透着一股滚烫的热气。
妇人勉强睁开眼,浑浊的眼珠转动了一下,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头……头痛得要裂开了,身上又冷又热……”
阿海刚要掏出砭石,却被轩辕按住了手。他记得在东夷时,部落长老说过,不是所有病痛都能用砭石,若是内里有寒,用尖锐的石头刺激反而会让寒气更甚。
“先看看再说。”轩辕示意阿苗递过一块干净的麻布,轻轻擦去妇人额头的雨水。这是他从北狄医士那里学来的习惯——望诊要先看神色,再观面色,最后察眼目。眼前的妇人眼窝深陷,眼角带着泪痕,显然已经难受了许久;再看她的舌头,阿苗用削尖的树枝轻轻撬开她的嘴,只见舌面淡白,连舌苔都是薄薄一层,不像南蛮部落里那些湿热病人的黄厚舌苔。
“阿苗,你觉得她这是瘴气所致吗?”轩辕问道。
阿苗皱着眉摇头:“不像。我们那儿的瘴气病,舌头都是又红又烫的,她这舌头凉丝丝的,倒像是……像是被山涧的冷水浸过似的。”
轩辕点点头,又将三指轻轻搭在妇人的腕脉上。指尖下的脉搏跳得又浮又快,像受惊的兔子在草叶上乱窜——这是北狄医士说的“浮数脉”,多是外感风邪的征兆。可他又想起西戎部落的萨满说过,外伤失血后也会有浮脉,只是那脉象更虚浮些,不像此刻这般急促有力。
“她没有外伤,”轩辕仔细检查了妇人的四肢,确认没有伤口,“是淋雨受了寒,又被风邪侵体,所以又冷又热。”
阿海忍不住问:“那能用砭石吗?我在东夷时,见长老用砭石刺络放血,治好了不少头痛。”
轩辕摇头:“她舌淡脉浮,是寒邪在表,砭石性锐,会泄了她本就不足的阳气。阿苗,你们南蛮部落里,治这种受了风寒的头痛,用什么草药?”
阿苗眼睛一亮:“我知道!用生姜和葱白煮水,喝下去发一身汗就好了!我小时候淋了雨,我娘就这么弄的。”她说着便要往雨里冲,“我去附近找找,山里肯定有!”
“等等。”轩辕拉住她,“雨太大,别乱跑。你记得生姜和葱白的样子吗?我这里有从北地带来的干姜,是晒过的,比新鲜生姜更温些;葱白的话,洞口那丛草里好像有,你去看看。”
阿苗果然在洞口的灌木丛下找到了几株带着白须的葱,她小心地挖出根茎,抖掉泥土,递到轩辕面前。轩辕从行囊里取出一个陶釜,这是他从西戎部落换来的,专门用来煮药。阿海则机灵地用石块垒了个简易的灶,把火堆里的炭火扒过去,很快就燃起了小小的火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