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老丈,雷公不解地问:“师父,您之前说脾属土,喜温恶寒,那脾虚的人,是不是也能用艾灸?”
“问得好。”轩辕眼中露出赞许,“上午那个腹胀的妇人,就可以灸脾经的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属土穴,用艾灸之,就像给贫瘠的土地施上热性的肥料,能助脾运化。”
正说着,那腹胀的妇人果然在家人搀扶下又来了,捂着肚子,愁眉苦脸:“先生,还是胀得厉害,吃不下饭,夜里总起夜。”
轩辕让她躺下,按了按她的腹部,手感偏凉,轻轻一按就有水声。“您这是脾虚生湿,土不制水,就像田里排水不畅,积了涝水。”他取来姜片和艾炷,“我给您灸个穴位,保管有效。”
他在妇人足内侧找到太白穴,如法炮制,垫上姜片,点燃艾炷。“脾主运化水谷,也运化水湿。艾灸太白穴,能温脾土,土气旺了,就能把多余的水湿变成津液,滋养身体,而不是变成水涝。”
妇人起初没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忽然说:“肚子里咕噜噜响,好像有气在动。”
“这是脾动了。”轩辕笑道,“就像冻住的土地化冻了,开始孕育生机。”
灸完太白穴,轩辕又在她的足三里穴也灸了两壮。“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合穴是经气汇入脏腑的地方,脾胃相表里,灸这里能助脾运化,就像给田里再开一条渠,让水湿排得更顺畅。”
半个时辰后,妇人起身时,脸上已有了血色:“肚子不那么胀了,好像饿了。”
家人喜出望外:“先生真是神了!她好几天没说饿了。”
轩辕叮嘱道:“回去后,用小米和山药煮粥吃,小米黄色入脾,山药能健脾,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记住,别吃生冷的东西,那会伤脾土,就像给刚化冻的田里泼冷水。”
送走妇人,雷公看着案上的艾草,感慨道:“没想到这不起眼的野草,竟有这么大的用处。”
轩辕拿起一束艾草,目光悠远:“天地万物,各有其性。艾草生于田野,经春夏之阳,得秋冬之燥,聚集了天地的阳气,所以能温通脏腑。就像南方的太阳能驱散雨林的湿气,北方的炉火能抵御严寒,艾灸的火气,能补人体不足的阳气。”
他走到经络图前,用手指沿着经络游走:“肝属木,宜条达,若遇寒则郁,灸肝经的太冲穴,能散寒疏肝,如春风解冻;心属火,若阳虚则寒,灸心经的少府穴,能温通心脉,如寒夜燃灯;肺属金,若寒则咳,灸肺经的太渊穴,能温肺止咳,如暖阳融霜。这五行穴位,配上艾灸,就能调和五脏的阴阳。”
雷公问道:“那是不是所有病都能用艾灸?”
“并非如此。”轩辕摇头,“艾灸性温,适合寒证、虚证,就像火能烧水,却不能灭火。若是热证,比如高热、红肿,用艾灸就像火上浇油,反而有害。这就像南方湿热之地,少用温补,多用清热,需因地制宜,因病施治。”
他顿了顿,又道:“昨日西陲有人送来消息,说那里的牧民冬季常犯冻疮,咱们可以教他们用艾灸灸合谷、足三里,提前预防。还有北方的老人,多有肾虚畏寒,灸关元、气海,能补一身阳气,助他们过冬。”
说着,他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艾灸者,借草木之阳,补人身之阳,温通经络,调和脏腑。五行穴位,各有所主,寒则灸之,虚则补之,如冬日添衣,雪中送炭……”
窗外的风似乎小了些,夕阳透过窗棂照进来,在竹简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案上的艾草依旧散发着辛香,仿佛在诉说着天地草木与人体脏腑的奇妙联系。轩辕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心中清楚,这五行艾灸之法,又为他的医道添上了重要的一笔,而这医道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