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上前为他诊脉,脉象浮数,再看他舌苔,舌红苔薄黄,又问:“痰是什么颜色?”
“是黄色的,还很黏稠。”阿石答道。
“这是肺热咳喘,属肺经之病。”轩辕对雷公道,“取百合与杏仁来,按之前的比例煎药。”
雷公应声而去,很快便端来一碗汤药,药香清苦中带着一丝甘甜。阿石一饮而尽,没过多久,咳嗽便渐渐止住了,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神色:“先生,这药真灵,胸口不那么闷了!”
轩辕点头:“百合与杏仁都是白色,入肺经,专治肺热,自然有效。”他看向雷公,“这便是归经的妙用,用药如射箭,需正中靶心,方能显效。”
雷公在一旁认真记录,心中对归经之说愈发信服。
下午,部落里的妇人阿莲抱着孩子来求医。那孩子约莫三岁,眼睛红红的,不停地哭闹,小手还一个劲地揉眼睛。
“先生,这孩子昨天开始就哭闹不止,眼睛又红又肿,还流眼泪,您看是怎么了?”阿莲焦急地说。
轩辕仔细查看孩子的眼睛,眼睑红肿,眼眵较多,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有些发热。他问:“孩子是不是爱发脾气?昨夜睡得安稳吗?”
阿莲点头:“是啊,这几日特别容易发火,昨夜还翻来覆去睡不好。”
“这是肝火上炎所致。”轩辕解释道,“肝开窍于目,肝火旺盛,就会表现在眼睛上。”他对雷公道:“取薄荷与柴胡,煎水给孩子熏洗眼睛,再少服一些。”
雷公迅速取来草药,按轩辕的吩咐处理。薄荷与柴胡都是青色,气味辛香,煎水后,轩辕用棉布蘸着药汁,轻轻擦拭孩子的眼睑。孩子起初有些抗拒,但渐渐被药汁的清凉感安抚,不再哭闹。熏洗几次后,孩子的眼睛红肿明显减轻,也安静地睡着了。
阿莲感激不已:“先生真是神了,这药一用,孩子就不闹了!”
轩辕笑道:“不是药神,是这草药正好入肝经,能清泻肝火,对症自然有效。”
傍晚时分,又有一位老者来求医。老者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说自己吃不下饭,稍微吃一点就腹胀,四肢还没力气。
“我这病拖了好久了,吃了不少草药也不见好。”老者叹着气说。
轩辕为他诊脉,脉象细弱,舌淡苔白。他道:“这是脾虚所致,脾主运化,脾虚则食不下,气血生成不足,便会乏力。”他让雷公取来山药与鸡内金,“这两味都是黄色,入脾经,能健脾开胃,你回去后按方服用,几日便可见效。”
老者半信半疑地拿着药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和雷公又用归经之说诊治了不少病人:用赤色的丹参治好了一位妇人的心悸失眠,用黑色的黑芝麻缓解了一位老者的腰膝酸软……每一次成功,都让归经之说更加坚实。
这天,雷公整理着医案,忽然皱起了眉头:“先生,您看这味黄连,色黄,按说应入脾经,可它味苦性寒,能清热泻火,治的多是心烦、口舌生疮之类的病,这更像是心经的问题啊。”
轩辕接过黄连细看,黄连色黄,确实属土行之色,但味苦,而苦味多与火行相关。他沉思片刻道:“这说明草药的归经并非只看颜色,性味也很重要。黄连虽色黄,但味苦,苦能泻火,而心属火,故黄连虽入脾经,更能清心火,这便是‘子母相关’之理,脾为土,心为火,火生土,故黄连能借脾土而清心火。”
雷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归经之说并非一成不变,还需结合五行生克来看,真是博大精深啊!”
轩辕点头:“医道本就没有绝对,需灵活变通。这归经之说只是一个指引,最终还是要以疗效为准。”他望着案上的百草图,眼中充满了期待,“待我们将更多草药的归经摸清,日后用药便能如臂使指,治病救人也能更有把握了。”
夕阳西下,医庐里的草药在余晖中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仿佛也在为这新的发现而欢欣。轩辕知道,这草药五行归经之说,只是他探索医道的又一步,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开拓。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