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师徒论道,五行初涉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粗布,缓缓铺展在岐下的山峦间。轩辕刚将最后一卷医案收好,屋外便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沉稳而有节奏,不用看也知道是岐伯。他连忙起身迎出去,月光恰好落在师父的银发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晕。
“师父还没歇息?”轩辕侧身让岐伯进屋,顺手将灶上温着的草药茶倒了一碗递过去。茶汤呈琥珀色,带着淡淡的甘香,是用他们之前在南山采的茯苓和甘草煮的,能安神补气。
岐伯接过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陶壁,轻轻呵出一口气:“你这一路带回的东西,我看了大半,心里头敞亮,反倒不困了。”他在屋角的草席上坐下,目光扫过堆在地上的竹简和图谱,“东方的砭石疗法,南方的湿热辨证,西方的动物脏器应用,北方的色脉诊断……你都记得详细,难得还能从中看出门道来。”
轩辕在他对面坐下,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从东方带回来的砭石,石面光滑,边缘却依旧锋利。“弟子走得越远,越觉得天地之大,医道之深。以前总以为跟着师父学的就够了,真到了各地才发现,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活法,也有自己对付病痛的法子。”他顿了顿,想起在南疆雨林里差点被毒蛇咬伤时,追风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柔和了些,“就像南疆的人用青蒿治疟疾,西陲的牧民靠羊肉驱寒,这些法子看似简单,却藏着跟当地气候、物产相契合的道理。”
岐伯点点头,呷了口茶:“是这个理。医道从来不是死的,得跟着天地走,跟着人走。你能看到这一层,说明这几年的路没白跑。”他放下茶碗,从怀里掏出一卷用兽皮裹着的东西,慢慢展开,“我原本想着,等你再沉淀些时日,再跟你说这个。但现在看,你已经摸到门了。”
轩辕的目光落在兽皮上,只见上面用烧黑的木炭画着五个奇怪的符号,像是简化的树木、火焰、泥土、金属和水流。符号之间用箭头连着,有顺有逆,看着既陌生又有种说不出的协调感。“师父,这是……”
“这叫五行,”岐伯的声音带着几分郑重,“木、火、土、金、水。你之前学的阴阳,是看事物的两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五行讲的是事物的五种状态,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他指着第一个像树木的符号,“你看这木,春天发芽,夏天生长,有舒展、向上的性子,就像天地间的生气。”
轩辕凑近了些,手指轻轻点在“木”的符号上:“生气?那是不是和人体的某些部位能对上?”他想起在北方时,有个部落的老者说过,肝就像春天的草木,要是憋屈了,就容易生病。当时他没太在意,现在听岐伯一说,忽然觉得有了联系。
“你能想到这儿,很好。”岐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人体的五脏,就和这五行对应。肝属木,性喜条达,就像东方的草木,得舒展着才能长得好。你在东方看到的那些导引术,手臂像鸟展翅,是不是能让人心里头敞亮些?那就是顺了木的性子,能帮着肝气舒畅。”
轩辕心里“咯噔”一下,像是有什么东西突然对上了。他想起在海滨看到渔人做导引时,确实有人说做完之后“心里不堵了”。当时他只记下了动作,没深究原理,现在想来,那些舒展的动作,可不就是在帮着肝气“舒展”吗?“弟子明白了!要是肝气不舒畅,就像草木被石头压住,长不起来,人就会烦躁、胁痛,甚至影响吃饭。”
“正是。”岐伯又指向第二个像火焰的符号,“火性炎上,热烈奔放,就像夏天的太阳。在人体里,心属火。心要是出了问题,人就容易心慌、发热,就像火苗窜得太高,烧得太旺。”他看向轩辕,“你在南方见到的湿热病,是不是常有病人心烦、舌尖发红的?”
轩辕立刻点头:“没错!南疆有个部落首领,总说心里头像揣着团火,晚上睡不着,舌尖红得像要出血。当地医者用了黄连、莲子心那些苦凉的药,他就舒服多了。当时只知道是清热,现在看来,是在给‘心火’降温啊。”
岐伯笑了:“一点就透。再看这个‘土’,”他指着中间的符号,形状敦实,像块方方正正的土地,“土能生万物,也能容万物,就像中央的大地。在人体里,脾属土,负责消化食物,把营养送到全身,就像土地滋养庄稼。你走了那么多地方,是不是发现不管哪个部落,脾胃不好的人,都容易没力气、拉肚子?”
这话戳中了轩辕的心事。他想起在北方见到的一个孩子,面黄肌瘦,吃不下东西,稍微吃点油腻就拉肚子,当地医者说这是“土气不足”。当时他还不太明白,现在听岐伯一说,顿时豁然开朗:“可不是嘛!就像土地贫瘠了,长不出好庄稼,脾这个‘土’要是弱了,人就得不到滋养。所以不管是东方的海产,南方的草木,还是西方的肉食,最终都得靠脾来消化吸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