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北地严寒,冻伤防治
车辙在冰封的土地上碾出两道深深的印记,轩辕裹紧了西陲牧民所赠的羊皮袄,仍觉那凛冽的寒风像无数细小的冰针,顺着领口、袖口往里钻。追风缩着脖子,将脑袋埋进前爪,尾巴却依旧警惕地扫着地面,似乎想从这茫茫雪原里找出些生机。队伍里的弟子们也都缩着肩膀,呼出的白气瞬间便消散在风里,只有脚下踏雪的“咯吱”声,在这寂静的旷野中格外清晰。
“先生,前面好像有炊烟。”一个眼尖的弟子突然指着前方,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
轩辕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远处起伏的雪丘之间,看到一缕淡淡的灰烟正倔强地向上攀升,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划出一道纤细的弧线。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柔和了些:“看来是遇到部落了,加快些脚步,到那里歇歇脚,也能问问当地的情况。”
越是靠近,那缕炊烟便愈发清晰,连带着还能隐约听到牲畜的嘶鸣和人的吆喝声。等翻过最后一道雪丘,一个被低矮木栅栏围起来的部落便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土坯垒成的房屋顶上积着厚厚的雪,像盖上了一层白棉被;几头健壮的牦牛拴在栅栏边,正甩着尾巴驱赶试图落在身上的雪粒;几个穿着厚重皮衣的牧民正围着一堆篝火,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在翻动,火光映红了他们冻得通红的脸颊。
听到动静,牧民们纷纷转过头来,警惕地打量着这群陌生的来客。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老者,脸上刻满了风霜的沟壑,眼神却像鹰隼般锐利,他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杖,慢慢走了过来,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话语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到我们北地来做什么?”
轩辕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温和却清晰:“我们从南方来,一路游历,想学习各地的医道,听闻北地严寒,必有应对之法,特来请教。”他解开腰间的布袋,取出一小包从南疆带来的草药种子,“这点薄礼,不成敬意。”
老者接过布袋,打开闻了闻,眼中的警惕淡了些。他身后的一个中年汉子凑过来,低声说了几句,老者点点头,侧身让出一条路:“外面冷,先进屋说话吧。北地的风,能把骨头都吹透,不是你们南方人能受住的。”
进屋后,一股混合着烟火气和牲畜味道的暖意扑面而来,让冻得发僵的身体瞬间舒展了不少。屋子中央砌着一个火塘,里面的柴火正烧得噼啪作响,上方悬挂着几块肉干,正缓缓滴着油。老者示意众人坐下,又让妇人端来几碗热气腾腾的东西,碗里是浑浊的液体,漂浮着一些细碎的肉沫,散发着浓郁的膻味。
“这是羊肉汤,加点盐和花椒,暖暖身子。”老者自己先端起一碗,仰头喝了一大口,发出满足的喟叹。
轩辕学着他的样子喝了一口,滚烫的汤汁滑过喉咙,瞬间化作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刚才被冻僵的手脚都有了知觉。他放下碗,看向老者:“老人家,看你们部落的人,似乎都不太怕这严寒,是有什么法子吗?”
老者咧嘴笑了,露出泛黄的牙齿:“住在这里的人,哪有不怕冷的?只是冻得多了,就琢磨出些对付的法子罢了。你看外面那几个小子,前几天去山里打猎,回来的时候耳朵都冻得发紫,要是搁在以前,说不定就得烂掉,现在用了老法子,这不一两天就缓过来了。”
顺着老者的目光,轩辕看到屋外那几个围着篝火的年轻人,其中一个正用手揉搓着耳朵,虽然耳朵还是红通通的,但确实没有溃烂的迹象。他心中一动:“不知是什么法子,能让冻伤好得这么快?”
“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是辣椒秧子和生姜。”老者说着,指了指屋角堆放的几捆干枯植物,“那就是辣椒秧子,夏天的时候割下来晒干,留着冬天用。谁要是冻着了,就拿这个煮水,趁热把冻伤的地方泡进去,泡上一炷香的时间,连续泡个两三天,红肿就能消下去。”
一个弟子好奇地走过去,拿起一把辣椒秧子仔细看着,叶片已经干枯发脆,但凑近了闻,仍能闻到一股辛辣的气息。“这东西看着不起眼,真有这么大用处?”
“不起眼?”老者哼了一声,“你们是没见过新鲜的辣椒,红通通的像小灯笼,咬一口能把人辣得直跳脚。这秧子虽然不如果实辣,但性子也烈得很,煮出来的水红红的,烫得很,把寒气从骨头缝里往外逼。”他指了指那个揉耳朵的年轻人,“他就是泡了三天辣椒秧水,你看现在不是好好的?”
轩辕点点头,又问:“那生姜呢?刚才听您说,生姜也能治冻伤?”
“生姜是用来预防的。”老者说着,从火塘边拿起一块带着泥土的根茎,用刀削了一小块递给轩辕,“你摸摸,闻闻。”
轩辕接过生姜,入手温热,表面粗糙,凑近一闻,一股强烈的辛辣味直冲鼻腔,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好烈的气味。”
“就是要这股烈劲儿。”老者说,“每天出门前,用生姜在容易冻伤的地方擦一擦,像耳朵、手背、脚跟,擦到皮肤发热发红为止。这东西能让血脉活起来,寒气就不容易钻进去了。你看我们部落的孩子,从小就这么擦,很少有冻坏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