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传习堂的教学,轩辕还派得力弟子分赴各部落,建立医庐。大弟子带着《百草图谱》和一批常用草药,前往西方草原部落。那里的人多骑马狩猎,常受外伤,他便教族人制作夹板固定骨折,用金疮药处理刀伤,还将“烧艾草消毒”的方法传授下去,让部落的伤口感染率大大降低。
二弟子擅长调理内科杂症,被派往北方部落。那里气候寒冷,族人多有咳喘之疾,他根据《素问》中“肺主气,司呼吸”的理论,教族人用杏仁、苏子煎水止咳,用艾灸“肺俞”穴温肺散寒,还推广“晨起吐故纳新”的导引之法,让族人在寒冷的冬日也能保持肺气通畅。
三弟子则去了东方沿海部落,那里的人常食海鲜,易生痈疮。他带去了砭石疗法,教族人用砭石刺络放血,排出热毒,又传授“清热解毒汤”的配方,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配伍,治好了许多久治不愈的痈肿。
三个月后,各弟子传回消息,所到之处,部落的病患都减少了许多。有个偏远的游牧部落,从前婴儿存活率不足五成,自从学会了用炒麦芽消积,用黄连水预防小儿痢疾,半年内竟没有一个婴儿夭折。部落首领特地派人送来一匹上好的骏马,马背上驮着一封用兽皮写的感谢信,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太阳,旁边写着:“大医官的智慧,如太阳般照亮了我们的帐篷。”
这日,轩辕正在整理弟子们传回的医案,一个老者拄着拐杖走进医庐,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手里捧着一个陶罐。老者是邻近部落的首领,战时曾带领族人支援联盟,腿上中过毒箭,是轩辕亲手救治的。
“大医官,尝尝我们部落新酿的米酒。”老者将陶罐放下,揭开盖子,一股醇厚的酒香弥漫开来,“托您的福,族里半年没闹过大病,年轻人也学会了看病,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轩辕笑着摆摆手:“功劳不在我,而在你们愿意学习,愿意互相帮助。”他取过一叠抄好的《养生论》,递给老者,“这是关于四季养生的法子,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让族人照着做,少生病,比什么都强。”
老者接过抄本,如获至宝,小心地揣进怀里:“我们部落的孩子,现在都知道饭前要洗手,天凉了要加衣,这都是听了您的教诲。”
送走老者,轩辕走到门口,望着远处几个孩子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他们的脸上没有病容,只有健康的红晕。不远处,几个妇人正在晾晒草药,动作娴熟,那是他派去的弟子教会的。风拂过药圃,带来百草的清香,与村落里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安宁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他想起战前的动荡,想起那些因缺医少药而逝去的生命,心中感慨万千。医道之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独行,而是无数人接力前行。如今,这条路已经铺到了联盟的每一个角落,用草药的苦涩,换来生命的甘甜;用银针的锋芒,刺破病痛的阴霾。
“先生,该给传习堂的学徒们上课了。”弟子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轩辕点点头,转身往传习堂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脚步依旧沉稳,心中却多了一份笃定。他知道,广传医术,普惠万民,这不仅是医道的延续,更是联盟长治久安的根基。当每个部落都能自医自救,每个族人都能安康无疾,这片土地,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乐土”。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