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高山雪莲识珍品
终南山的深秋,寒意已浸透骨髓。轩辕背着沉甸甸的药篓,踩着没膝的枯草,跟在岐伯身后,一步步向山巅攀爬。他们已经在密林里穿行三日,为的就是寻找那传说中只生长在极寒之地的珍稀药材——雪莲。
“师父,这山巅风这么大,积雪不化,真的会有植物能活下来?”轩辕的声音被呼啸的山风撕得有些破碎,他裹紧了身上的兽皮,还是觉得寒气从骨头缝里往里钻。脚下的岩石结着薄冰,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生怕打滑坠下山崖。
岐伯回头看了他一眼,花白的胡须上沾着霜花,眼神却依旧清亮:“天地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越是严酷的环境,越可能孕育出奇特的生灵。雪莲就像山巅的精灵,耐得住严寒,才攒得出独特的药性。”他指着前方一块被风雕琢得奇形怪状的巨石,“绕过那片乱石滩,前面的背风坡或许就有。”
轩辕点点头,咬着牙跟上。追风不知何时跑到了前面,竖起耳朵警惕地探查着四周,偶尔回头朝他们叫两声,像是在催促,又像是在提醒前路安全。这只从幼狼长成的猛兽,如今已是轩辕最得力的伙伴,在山林中探路、预警,从不出错。
越往上走,风势越烈,像是有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拉扯着他们的衣裳。裸露的岩石上积着经年不化的冰雪,反射着刺眼的光。轩辕眯起眼睛,忽然看到前方背风坡的石缝里,有点点白色的影子在风中摇曳。
“师父,您看那边!”他激动地指向那个方向,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欣喜。
岐伯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原本凝重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看来我们的运气不错,那应该就是雪莲了。”
两人加快脚步,走近了才看清,那些白色的“影子”果然是一株株奇特的植物。它们扎根在石缝间贫瘠的土壤里,茎干粗壮,覆盖着细密的白色绒毛,像是裹了一层厚厚的棉絮;顶端的花朵层层叠叠,花瓣洁白如玉,边缘微微泛着淡紫色,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真如冰雪雕琢而成的莲花,难怪得名“雪莲”。
“小心点,别碰坏了周围的岩石。”岐伯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雪莲周围的碎石,“它们的根系在石缝里盘根错节,一旦岩石松动,就很难再存活了。”
轩辕屏住呼吸,蹲在一旁仔细观察。他发现雪莲的叶片厚实而坚韧,表面覆盖着一层蜡质,像是天然的防护罩,能抵御寒风和冰雪的侵袭。凑近了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类似松脂的清香,不浓烈,却带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
“师父,您看它的花瓣,像是有生命一样。”轩辕轻轻碰了一下花瓣,触手冰凉,却异常坚韧,不像普通花朵那样脆弱。
岐伯点点头,眼神中带着敬畏:“雪莲生长在海拔三千丈以上的山巅,这里半年积雪,半年狂风,它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扎根、开花,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每一片叶子、每一层花瓣,都是与天地抗争的印记。”他从药篓里取出一把特制的骨铲,“我们只采一株,取其根茎即可,留着花和部分根系,让它还能继续生长。”
轩辕看着岐伯小心翼翼地将骨铲插入雪莲根部的土壤,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个熟睡的婴儿。骨铲插入的角度、深度都恰到好处,既能完整取出主要根茎,又不会伤及周围的须根。他忽然明白,采药不仅仅是获取药材,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师父,为什么雪莲只在这样的地方生长?”轩辕忍不住问道,“山下温暖湿润,不是更适合植物生长吗?”
岐伯一边小心地分离着根茎上的泥土,一边解释:“天地之气,寒热不均。山下属阳,多湿热;山巅属阴,多寒燥。雪莲得山巅之寒精,吸冰雪之灵气,才练就了温补之性。若是移到山下,失了这份寒精灵气,药性也就散了。”他将取出的根茎递给轩辕,“你摸摸看。”
轩辕接过雪莲的根茎,入手沉甸甸的,质地坚实,断面呈黄白色,隐约能看到细密的纹理。他放在鼻尖闻了闻,那股清香比花朵更浓郁些,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辛味。
“这根茎看着普通,却藏着大能量。”岐伯擦了擦手上的泥土,“雪莲性温,味微苦,入肾经、肝经,能温肾壮阳,祛风除湿。对于那些常年受风湿痹痛折磨的人,或是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人来说,这就是救命的药。”
轩辕想起部落里那位常年卧病的老者,每到阴雨天,关节就痛得直打滚,用了多少草药都不见好。若是能有雪莲,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痛苦。他小心翼翼地将雪莲根茎用干净的麻布包好,放进药篓的最底层,生怕碰坏了。
“不过,雪莲虽好,却不可滥用。”岐伯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它性温助阳,若是体内有热的人用了,就会像火上浇油,反而有害。而且,它生长不易,采一株就少一株,非重症不可轻用。”
轩辕重重地点头:“弟子记下了。采药是为了救人,若是为了私利滥采,就是违背了医道初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