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指点迷津,终南方向
山洞里的火光跳动着,将轩辕和老翁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那些刻着神秘图案的石壁上,仿佛那些线条也跟着晃动起来。轩辕手里还攥着那本《草木经》,粗糙的竹简边缘被他的手指摩挲得有些发热。方才老翁考较他辨识草药,那株名为“紫萱”的植物让他卡了壳,此刻回想起来,脸上仍有些发烫。
“老先生,”轩辕往前凑了凑,火堆发出噼啪的轻响,他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草药清香和烟火气混合的味道,“您说您曾是岐伯先生的弟子?”
老翁点点头,抬手捋了捋下巴上稀疏的白须,动作慢悠悠的,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他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指腹上布满老茧,显然是常年与草木、山石打交道留下的痕迹。“算起来,距今已有三十余年了。”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悠远,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当年我随先生在终南山采药,只因一次贪功,误采了‘断魂草’,险些让一位山民丢了性命,自那以后,便再没脸留在先生身边,索性寻了这幽谷,一住就是这些年。”
轩辕的心猛地一揪。他想起自己之前误采毒草给老人敷眼的事,那种愧疚和自责至今仍清晰可辨。“老先生,”他低声道,“我也曾误采毒草害人,那时真觉得天都要塌了……”
“哦?”老翁抬眼看他,昏黄的火光映在老人眼底,像是有两颗小小的星辰在闪烁,“那你后来如何了?”
“是部落里的老妪开解我,说识药如识人,难免出错,重要的是从错误里学东西。”轩辕说着,指尖无意识地敲了敲膝盖,“后来我仔细对比了毒草和真药的差别,才总算分清了它们。”
老翁听完,缓缓点头,嘴角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能从错处站起,才算真的入了医道的门。”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洞口,那里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小了,只剩下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在诉说着什么,“你可知岐伯先生为何能成为医道大家?”
轩辕摇摇头,眼睛里满是求知的渴望。在来终南山的路上,他无数次想象过岐伯的样子,想象他如何辨识百草,如何看透病痛的根源,此刻终于有机会听到关于这位高人的故事,心不由得提了起来。
“先生曾说,医道的根基,不在能识多少奇草,能治多少怪病,而在一颗仁心。”老翁的声音变得格外郑重,“当年有个部落爆发瘟疫,死者无数,旁人都避之不及,先生却带着我们直奔疫区,日夜守在那里,直到最后一个病人好转才离开。那时他自己也染了病,硬是靠嚼着草药撑了过来。”
轩辕听得心头一震,握着《草木经》的手不由得紧了紧。他想起自己部落里那场瘟疫,想起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族人,想起自己提出隔离、清洁水源时的忐忑,忽然明白了什么。所谓医者,不就是要在别人退缩的时候往前冲吗?
“那……岐伯先生现在何处?”轩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离那位传说中的智者越来越近了,近得仿佛能闻到终南山药庐里飘出的药香。
老翁往火堆里添了几根枯枝,火苗往上蹿了蹿,照亮了他脸上深刻的皱纹。“先生不喜热闹,常年待在终南山深处的一座药庐里。那地方偏僻得很,寻常人就算走到了山脚下,也未必能找到路。”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块巴掌大的兽皮,上面用炭笔勾勒着一些简单的线条,像是山川和河流的轮廓,“这是我当年记下的路线,你且拿着。”
轩辕连忙双手接过,兽皮有些粗糙,带着一股淡淡的草木气息。他借着火光仔细看去,上面标注着几处关键的地标:一处是“鹰嘴崖”,画着一个像鹰嘴的山峰;一处是“响水涧”,旁边画着几道波浪线,想来是水流湍急的地方;还有一处被圈了起来,写着“迷雾林”三个字,旁边打了个问号,看起来像是个棘手的地方。
“这迷雾林……”轩辕指着那个标记,有些疑惑。
老翁的脸色严肃了些:“那地方是去药庐的必经之路,常年被雾气笼罩,进去的人十有八九会迷路,有的甚至再也没出来过。”他顿了顿,看着轩辕,“你确定还要去?”
轩辕没有丝毫犹豫,抬头迎上老翁的目光,眼神坚定:“我为求医道而来,就算有再多艰难险阻,也绝不会退缩。”他想起部落里那些期盼的眼神,想起幼弟退烧时母亲欣慰的笑容,想起那个被他治好眼疾的老人感激的泪水,这些都化作了他前行的力量。
老翁看着他年轻却坚毅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有这份心,便有资格见先生。”他又从药篓里拿出一小包东西,递给轩辕,“这里面是‘醒神草’,若是在迷雾林里迷了方向,取一点揉碎了闻闻,能让头脑清醒些。”
轩辕接过药包,入手轻飘飘的,却感觉沉甸甸的,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多谢老先生!”他深深鞠了一躬,“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日后若有机会,轩辕定当报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