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帅府授命谋军工,双坊拓建启新程
锦州帅府的暖阁内,炭火燃得正旺,将案上摊开的《军械需求清单》映照得清晰分明。王磊身着玄色锦袍,手指沿着清单上“辽东需火炮两百门、燧发枪五千支”“中原需炸药包三千个、战马铠甲两千副”的条目缓缓划过,眉头微蹙。自曹变蛟中原剿寇、祖大寿辽东安边后,各地驻军对军械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改良后的燧发枪与轻型火炮,已成为克制流寇与部落骑兵的关键,而现有工坊的产能,显然难以跟上前线消耗。
“国公爷,徐元明已在廊下候了半刻钟。”亲卫轻步走入,低声禀报。
王磊抬眼,目光透过窗棂望向院中——徐元明身着青色官服,正站在廊下,手中紧攥着一卷图纸,身姿挺拔,却难掩眉宇间的急切。自徐元明归附以来,凭借一手精湛的军械改良技艺,将旧式燧发枪射程提升三成,还研发出轻便易携的炸药包,早已成为王磊倚重的“军工支柱”。
“让他进来。”
徐元明推门而入,刚跨过门槛便单膝跪地,双手将图纸高举过头顶:“国公爷,这是臣新绘制的‘流水线工坊设计图’,若按此图扩建工坊,军械产能至少能提升两倍!”
王磊伸手接过图纸,展开细看——图上清晰标注着工坊的分区:熔炼区、铸造区、打磨区、组装区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各区之间留有宽丈余的通道,便于物料运输;每个区域内,又细分出不同工位,标注着“每工位每日产出量”“人员配置”等细节,甚至连熔炉的尺寸、传送带的转速都有精确数据。
“元明,你这设计图,倒是颇有新意。”王磊眼中闪过赞许,指着“组装区”的标注问道,“将造枪、造炮的工序拆分成十余道,让工匠各司其职,固然能提升效率,但不同工匠的手艺有差异,如何保证每一件军械的质量统一?”
徐元明闻言,连忙起身,走到案前,指着图纸上的“标准件模具”解释:“国公爷放心,臣已设计出统一的模具——燧发枪的枪管、枪机,火炮的炮身、炮架,都用固定模具铸造打磨,每个部件的尺寸误差不超过半分;同时,臣还制定了‘三检制度’:工匠自检、工头抽检、出厂总检,但凡不合格的部件,一律销毁重做,绝不让残次品流入军中。”
王磊微微颔首,又问:“扩建工坊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锦州现有工坊的工匠,怕是不够吧?”
“臣已核算过。”徐元明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锦州需扩建三座工坊,登州需新建两座,共需白银五十万两、工匠两千人、民夫五千人。目前锦州已有工匠八百人,登州有三百人,缺口一千九百人,臣计划从归附的女真部落、中原流民中挑选青壮,开设培训班,三个月便可上岗;白银方面,周婉宁大人刚从江南商税中调拨一百万两,足以支撑扩建;物料方面,辽东的铁矿、山东的煤炭,都已联络好供应商,每月可供应铁矿三千吨、煤炭五千吨。”
王磊翻看着账册,目光落在“女真部落工匠”的条目上,沉吟道:“从女真部落挑选青壮,是个好主意。既解决了工匠缺口,又能让他们融入咱们的体系,一举两得。但要记住,对待女真工匠,要与汉人一视同仁,不可有丝毫歧视,口粮、工钱要按时足额发放,还要安排汉人工匠与他们结对,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增进彼此的信任。”
“臣明白!”徐元明躬身应道,“臣会在工坊旁修建宿舍与食堂,女真与汉人工匠同住同食,还会定期组织技艺比拼,优胜者奖励白银与布匹,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王磊放下账册,站起身,走到徐元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元明,军工是咱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前线将士用你的军械保家卫国,后方百姓靠你的工坊安居乐业,这份责任,比任何战功都重。”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我给你三个特权:第一,工坊人事任免权,你可自行挑选工头与技师,不必向吏部报备;第二,物料调配优先权,无论各地物资多紧张,军工所需的铁矿、煤炭、铜料,都要优先供应;第三,奖惩权,对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的工匠,你可直接授予‘军工郎’的荣誉称号,享受九品官的待遇;对偷工减料、消极怠工者,可先斩后奏。”
徐元明闻言,眼中满是激动,再次跪地叩首:“臣谢国公爷信任!定不负所托,三个月内完成工坊扩建,半年内实现军械自给自足,让前线将士人人有趁手的兵器!”
王磊扶起他,又叮嘱道:“登州工坊的建设,你多留意。那里靠近海港,便于从江南运输物料,也能就近支援郑芝龙的水师,后续水师战船的修缮与火炮装配,都要靠登州工坊。你可派得力助手前往登州,自己坐镇锦州,统筹两地建设,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来见我。”
“臣遵令!”
离开帅府后,徐元明立刻投入工坊扩建的筹备中。他先是前往辽东女真部落聚居地,在祖大寿的协助下,挑选了八百名身强力壮、头脑灵活的女真青壮。当这些青壮得知能进入工坊学手艺,每月还有五两白银的工钱时,个个欢呼雀跃——此前他们靠渔猎为生,收入不稳定,如今有了稳定的营生,还能学到技艺,自然满心欢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