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权宣示与边疆隐患:王磊的立碑筹备与内外博弈
鄂霍次克海(大明称“北海”)沿岸的初夏,寒风仍带着凛冽的气息。王磊站在庙街港的码头边,望着远处湛蓝的海面,浪花拍打着礁石,发出沉闷的声响。他脚下的土地,是黑龙江入海口与北海的交汇处,也是大明东北边疆的最北端。身后,李率泰正捧着一份绘制精细的《北海沿岸舆图》,神色凝重地汇报:“国公爷,沙俄残余势力虽已退出库页岛,但仍在北海北侧的勘察加半岛筑有临时据点,时常派小股骑兵袭扰沿岸的楚科奇部落,还散布‘北海沿岸为沙俄领土’的谣言,不少部落已心生动摇。”
王磊接过舆图,指尖划过标注着“楚科奇部落”“科里亚克部落”的区域,眉头紧锁。自库页设卫、三卫联防体系建成后,大明对东北边疆的实际控制已延伸至北海沿岸,但“控制”不等于“认同”——沙俄的谣言攻势、部落对大明主权的模糊认知,以及南京朝廷对边疆领土的漠视,都可能让这片刚稳定的土地再次陷入动荡。
“必须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宣告大明对北海沿岸的主权。”王磊沉声道,目光坚定,“在北海沿岸修建一座‘大明疆界碑’,刻碑明志,让所有部落、所有觊觎这片土地的势力都知道,这里是大明的疆土,不容侵犯!”
李率泰心中一震,随即躬身道:“国公爷高见!立碑不仅能宣示主权,还能安抚部落人心。但选址需谨慎,既要位于交通要道,让各方势力都能看到,又要易守难攻,防止沙俄人破坏。”
王磊指着舆图上一处名为“迭卡斯特里湾”的海湾:“就选在这里。此处位于北海与鞑靼海峡的交汇处,是楚科奇、科里亚克等部落往来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沙俄人南下的咽喉要道。在此立碑,既能彰显主权,又能借助三卫联防力量守护,万无一失。”
确定选址后,立碑筹备工作迅速展开。王磊从辽东调派百名石匠、两千民夫,携带充足的粮食与工具,前往迭卡斯特里湾;同时下令黑龙江卫抽调一千骑兵,提前进驻海湾周边,搭建营寨,肃清周边的沙俄散兵,确保施工安全。
然而,筹备刚启动,南京的圣旨便抵达沈阳。崇祯在圣旨中斥责王磊“擅自动用民力修筑石碑,劳民伤财”,要求“即刻停止施工,将民夫与石匠调回辽东耕作”。更让王磊意外的是,崇祯还派了工部尚书范景文作为“钦差”,前往沈阳督查,名义上是“审核工程合理性”,实则是阻止立碑。
“陛下这是怕我借立碑之名,进一步巩固在东北的势力啊。”王磊看着圣旨,嘴角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身边的陈谦忧心忡忡:“国公爷,范景文是陛下心腹,向来对您的边疆政策持反对意见,他此次前来,怕是会百般阻挠立碑之事。若强行施工,恐会被冠以‘抗旨’之罪。”
王磊沉思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立碑之事,事关主权,绝不能停。范景文那边,我来应付。你立刻给陛下写一封奏折,阐明立碑的必要性——就说‘北海沿岸部落因沙俄谣言心生动摇,若不立碑宣示主权,部落恐归附沙俄,届时北疆防线将崩溃,朝廷需耗费百万军饷才能收复’,同时承诺‘立碑工程费用由辽东商队承担,不花朝廷一两银子,民夫每日发放工钱,完工后可留居边疆开垦荒地,一举两得’。”
陈谦连忙按王磊的吩咐草拟奏折,加急送往南京。与此同时,范景文已抵达沈阳,刚下马车便直奔经略府,态度强硬地要求王磊“即刻停止立碑工程”。
“范尚书,一路辛苦。”王磊亲自迎接,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立碑之事,关乎北疆安危,并非‘劳民伤财’。我已派人将北海沿岸的情况与立碑的必要性奏明陛下,相信陛下会理解。在陛下批复前,工程照常进行,还请范尚书到迭卡斯特里湾实地考察,看看沙俄的威胁与部落的困境。”
范景文本想直接下令停工,但见王磊态度坚决,且提出让他实地考察,若强行拒绝,反而显得自己不顾边疆安危。他冷哼一声:“好!我倒要看看,你所谓的‘主权危机’是不是真的!若考察后发现你虚张声势,定要向陛下参你一本!”
三日后,王磊与范景文率领亲兵,抵达迭卡斯特里湾的施工营地。刚到营地,便看到楚科奇部落首领帖木儿带着数十名族人前来求援,哭诉道:“国公爷,沙俄人昨日又来劫掠,抢走了我们的牛羊,还说‘这片土地是他们的,让我们归顺,否则就屠村’!求您救救我们!”
范景文脸色微变,他本以为王磊是夸大其词,没想到沙俄的威胁竟如此真实。王磊安抚好帖木儿,带着范景文登上营地旁的高地,指着远处海平面上隐约可见的沙俄据点旗帜:“范尚书,那就是沙俄人的临时据点。他们虽人数不多,但凭借火铳优势,不断袭扰部落,若我们不立碑宣示主权、震慑敌人,不出半年,这些部落就会被迫归附沙俄,届时北海沿岸将成为沙俄南下的跳板,黑龙江卫与库页卫都将陷入险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