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王磊又带范景文查看施工营地:民夫们正在有序地开采石料、打磨石碑,营地内粮食充足,民夫们脸上虽有疲惫,却无不满之色。一名民夫见王磊到来,主动上前说道:“国公爷,俺们都是山东流民,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拿五十文工钱,还管饭,完工后能分到土地,比在老家饿死强多了!”
范景文沉默了。他亲眼看到了沙俄的威胁、部落的困境,也看到了民夫们自愿施工的场景,知道王磊所言非虚。回到营地后,他对王磊道:“辽国公,立碑之事确实必要,我会向陛下如实禀报,恳请陛下批准工程继续。但碑文中需强调‘大明朝廷主权’,而非你个人功绩,此事关乎朝廷威严,绝不能含糊。”
王磊心中松了口气,笑道:“范尚书放心,碑文中定会明确‘大明永乐年间,朝廷已在此设奴儿干都司,今日重立石碑,重申主权’,彰显朝廷对边疆的管辖,绝无个人邀功之语。”
范景文满意地点头,随即向南京递上奏折,详述北海沿岸的局势与立碑的必要性,力劝崇祯批准。崇祯接到王磊与范景文的双重奏报后,虽仍对王磊心存猜忌,但也明白立碑关乎边疆稳定,若因自己反对导致部落归附沙俄,后果不堪设想。最终,他下旨“准王磊在北海沿岸立碑,宣示大明主权,所需费用由辽东商队承担,朝廷不予拨款”。
得到崇祯的批准后,立碑工程加速推进。王磊亲自参与碑文撰写,碑文共分三部分:首段追溯历史,阐明“自汉以来,北海沿岸便是中原王朝属地,大明永乐帝设奴儿干都司,管辖至库页岛以北”;中段宣告主权,明确“今大明重申对北海沿岸及库页岛、黑龙江流域的管辖权,凡在此地生活之部落,皆为大明子民,受朝廷保护”;末段警示外敌,“任何觊觎此地之势力,皆为大明仇敌,朝廷将举全国之力征讨,绝不姑息”。碑文用汉、女真、蒙古、楚科奇四种文字刻写,确保各部落与周边势力都能看懂。
与此同时,沙俄人得知大明要在迭卡斯特里湾立碑,派使者前往沈阳,威胁王磊“立即停止立碑,否则将派大军南下,摧毁营地”。王磊对此毫不在意,反而加强了迭卡斯特里湾的防御——从三卫各抽调五百骑兵,组成联合防御部队,在海湾周边修建三座堡垒,架设二十门火炮;调郑联率领的水师战船进驻海湾,封锁海面,防止沙俄人从海上突袭。
沙俄使者见王磊态度强硬,且防御严密,知道自己无力阻止,只能悻悻返回据点。但他们并未放弃,暗中联络北海沿岸的一小股反叛部落,许诺“若能破坏立碑工程,将给予丰厚赏赐”,试图借部落之手阻挠立碑。
反叛部落首领名叫巴图,因曾与大明军队发生冲突,对王磊心怀不满,在沙俄人的利诱下,决定趁夜袭击施工营地。他率领三百名部落士兵,携带弓箭与弯刀,悄悄靠近营地,却不知王磊早已通过楚科奇部落的情报,得知了他们的计划。
当巴图的部队抵达营地外时,突然一声炮响,营地周围的火把瞬间点亮,大明军队从四面八方涌出,将他们团团包围。王磊站在高台上,高声道:“巴图,你勾结沙俄,背叛大明,可知罪?若你现在投降,可饶你部落族人不死,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巴图见大势已去,却仍负隅顽抗,下令士兵冲锋。大明军队早已做好准备,火炮与燧发枪齐鸣,反叛部落士兵纷纷倒地。巴图见士兵死伤惨重,知道无法突围,只能放下武器投降。
处理完反叛部落,王磊并未严惩,而是召集北海沿岸各部落首领,当着他们的面,将巴图流放至库页岛开垦荒地,其部落族人仍留在原地生活,不予追责。他对各部首领道:“大明对待子民,向来‘恩威并施’,只要你们真心归附,朝廷会保护你们的安全与利益;但若背叛大明,勾结外敌,定严惩不贷!”
各部首领见王磊既有雷霆手段,又有容人之量,纷纷表示“永远归附大明,绝无二心”。迭卡斯特里湾的立碑工程,在一片安定的氛围中,稳步推进。
第二节 碑成定界与边疆新局:王磊的治边深化与长远布局
迭卡斯特里湾的秋日,天高云淡。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大明疆界碑”终于落成。石碑高达三丈,宽一丈,由整块花岗岩打造而成,顶端雕刻着大明的龙纹图腾,正面刻着四种文字的碑文,背面则刻着参与立碑的三卫将领、部落首领与工匠代表的名字。立碑当天,王磊率领三卫将领、各部落首领与数千军民,在海湾举行了盛大的立碑仪式。
仪式当天,迭卡斯特里湾人声鼎沸。清晨,朝阳初升,王磊身着蟒袍,手持圣旨,缓步走到石碑前,高声宣读崇祯的敕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海沿岸,乃大明固有疆土,今立碑定界,重申主权。凡在此地生息之民,皆为大明子民,受朝廷庇护;凡觊觎此地之敌,皆为大明公敌,必诛之!钦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