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苍颔首道:"长文之议亦有可取之处。"其实他并不完全认同这个方案。在刘苍眼中,漠北蕴藏着丰富矿产,实为宝地。但为顾及臣子颜面,他并未明言。
之后众人相继献策,多是对二人建议的补充完善。刘苍最终决定兼采两家之长:既推行荀彧的移民实边之策,又采纳陈群设立都护府的建议。这样既解决问题,又能让两位谋士都感受到重用。
末了,刘苍命群臣详细拟定实施方案,尽快呈报。
经过数日谋划,荀彧与众谋士合力拟定了治理大漠的完整方略。
荀彧亲自携文书至大将军府呈刘苍审阅。刘苍正专注伏案,逐条研读方案细则。
方案针对大漠治理提出五项核心举措:
其一,推行移民优惠政策。鉴于大漠环境严寒、条件艰苦,拟向迁徙者赐予百亩良田,配发牲畜、农具,由农部提供首年种子,并免赋税三载。
其二,建立原州行政区。仿定北郡先例,以鲜卑单于庭旧址为州治,更名北原城。规划兴建城池、道路网络,强化各郡县联防能力。
其三,设立戍边军事体系。专设戍边校尉负责边境巡防,组织民众习武强身,掌握基本兵器使用,培育尚武之风以御外敌。
其四至其五涵盖资源开发、军马培育等补充措施,构建完整治理体系。
刘苍将文书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满意地颔首道:"甚好。稍后润色得浅显些,要让百姓都能看懂,交给工部刊印后发往各郡县张贴。此事以户部、工部、农部为主,其余衙门协办。关乎我大汉百年基业,务必办得周全妥当。"
荀彧肃然拱手:"主公安心,下官会亲自督办此事。"
听到荀彧的承诺,刘苍顿觉宽心。他略作沉吟,又问道:"关于原州牧的人选,可有合意之人?"
"恰有三位。"荀彧直言不讳,"田豫、牵招与阎柔。"
田豫自不必说,既是拥立刘苍的元老,又素有对抗外族的经验。牵招原为袁绍部将,后随袁尚投曹时被赵云所擒,经田丰引荐归顺。此人戍边之才,史上仅次于田豫。阎柔更曾沦落胡地十余载,深谙大漠风土。
"田豫已任并州牧..."刘苍思忖片刻,"原州便交给牵招与阎柔罢。命牵招任州牧,阎柔为安北将军。"
这个决定在荀彧意料之中。议毕已近午时,刘苍留荀彧用膳。膳后荀彧返回衙门,将文书修改妥当,再三确认无误后送交工部刊印。
此时贾诩在西凉的招降也有了进展。虽未直接成功,但马腾、韩遂接到劝降书后犹豫半月方回绝——贾诩派去的使者曾许诺,若二人愿交出兵权归顺,可保其荣华富贵安度余生。
---
让他们投降并非难事,但要他们放弃兵权绝无可能。在这乱世之中,掌握军队就是诸侯安身立命的根本。若将兵权交给他人,便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战事之所以拖延一年之久,正是因为马腾与韩遂仍然同心协力。他们麾下联军超过十万,更有数员猛将坐镇。
马超如今年纪渐长,比起当年在乱军中对抗李傕的少年已成熟许多,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除他之外,庞德、马岱、马铁等人也都武艺高强。韩遂帐下还有八部将,更有曾在历史上几乎 ** 马超的阎行。尽管马超武力尚未达到巅峰,但已能与黄忠大战数百回合。面对如此雄厚的军力,贾诩要攻取西凉自然不易,但他绝不会坐以待毙。
若西凉只有一方势力,贾诩或许束手无策,但他面对的是马腾与韩遂的联盟。这两人虽是结拜兄弟,但在利益面前,这种情谊脆弱不堪。历史上的反目成仇就是明证。
刘苍横扫大漠、击败鲜卑的消息很快传到贾诩耳中。他立即召集华雄、张绣、黄忠、张合等将领宣布捷报,全军士气大振。贾诩随即提笔疾书,写完密信后又将捷报一并装入信封。
他唤来亲兵递上信件,叮嘱道:"此信务必亲手交予韩遂,须避开马腾耳目。不过离开时可故意让马腾的人察觉。"亲兵会意,领命而去。贾诩目送其背影,低语道:"此计若成,取西凉易如反掌。"
贾诩的书信主要以劝降韩遂为主,特别强调刘苍已击溃鲜卑、横扫大漠,若韩遂不降,来年开春将面临数十万大军进攻西凉。信中承诺若韩遂归顺,刘苍将奏请朝廷封其为征西将军并赐爵位。
实际上,贾诩已与刘苍达成共识:若韩遂投降,必兑现承诺,但兵权之事暂且不表。对韩遂而言,征西将军一职意义非凡——此乃当年马援所任之职,马家至今仍渴望重现祖辈荣光。
贾诩选择韩遂而非马腾,原因很简单:马腾谋略不足,很可能看不懂信件内容,甚至会直接烧毁。历史上马腾确有鲁莽之举,如官渡之战后与韩遂合谋偷袭曹操后方,却因曹操迅速回援而失败。后来马腾轻信曹操召见,携子赴许都,结果惨遭杀害。如此明显的陷阱,马腾竟毫无防备。之后曹操又用离间计使马超与韩遂内斗,轻易平定西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