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竟是我师弟?"张绣满面惊讶。这也难怪,童渊收徒时三人从未谋面,唯有赵云知晓两位师兄存在。
刘苍朗声笑道:"待会儿你们自可切磋。现下先进城吧,府中已备好酒席为二位接风。"众人谢过,在刘苍引领下向城内走去。
车队中,一名美妇悄悄掀起车帘张望。恰逢刘苍与张绣说完话,转头对上她的目光。妇人慌忙放下帘子,正是张济遗孀邹氏。她曾在长安见过刘苍,一直心怀仰慕。此番随侄前来,忍不住偷看,却被发现。
进城途中,沿途百姓纷纷向刘苍行礼。商贩们甚至要赠送货物,都被婉拒。贾诩注意到,百姓们发自内心敬重这位将军。更令他惊讶的是,幽州城防松散却秩序井然,人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整座城池洋溢着祥和气息。
《幽州新貌》
贾诩注意到街市百姓都用印着花纹的纸片交易,心中暗自称奇,却不动声色,只待稍后向刘苍请教。
"文和觉得幽州风土如何?"刘苍见他四下打量,含笑问道。
"百姓衣食丰足,官民相处融洽,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欢欣。这般景象,在下从前从未得见。"贾诩指着路旁百姓进献的瓜果,"百姓对大将军的敬慕之情,溢于言表。若非正与将军叙话,在下真要以为误入桃花源了。依在下看来,将军定能带领大汉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刘苍朗声笑道:"此乃众人同心协力的成果,我不过居中调度罢了。"
"将军过谦了,在下所言句句属实。"
谈笑间已至大将军府。只见荀彧早已在府门前迎候——刘苍特意安排他与徐玉共同作陪。见幽州两位重臣齐至,贾诩与张绣深感知遇之恩。
《初入幕府》
宾主入席后,刘苍率先举杯:"得二位相助,实乃刘某之幸。"
贾诩二人慌忙起身:"蒙将军不弃,已是莫大恩典,该当我们敬将军才是。"说罢先干为敬。
酒过三巡,刘苍温言道:"府中若缺什么物件,尽管开口。"见二人连道周全,又嘱咐道:"文和若有不解之事,明日可向文若请教。"
这番安排,实为让贾诩尽快融入幽州。以贾诩之才,辅佐荀彧处理政务再合适不过——此人不仅善谋兵略,理政亦是一把好手。
春日的晨光洒在幽州城头,贾诩沿着青石板路向总务府踱步而去。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不时打量着街道两侧的商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与商贩的吆喝声交织成繁华的市井画卷。
转过街角,巍峨的总务府便映入眼帘。朱漆大门前,两名执戟侍卫肃立两侧。贾诩正欲递上名帖,忽见一位蓝袍文士快步迎来。那人眉目如画,腰间玉佩叮咚作响,正是尚书令荀彧。
"文和兄来得正好。"荀彧广袖轻拂,引着客人穿过九曲回廊,"昨日便听闻主公提起,说有位经天纬地之才要来总务府做客。"
正说话间,廊下传来清越的笑语。但见两位年轻文士联袂而来,左侧那人玉冠锦带,手持麈尾;右侧者青衫磊落,腰间悬着个酒葫芦。
"这位莫非就是算无遗策的贾文和先生?"锦带文士深施一礼,"颍川郭奉孝久仰大名。"
青衫客亦拱手笑道:"戏志才见过先生。早闻先生有屈贾之才,今日得见,果然气度非凡。"
贾诩连忙还礼,却听得荀彧揶揄道:"你们两个惫懒货,平日总要日上三竿才来点卯,今日倒来得殷勤。"
三人说笑间,贾诩注意到厅内陈设格外新奇。檀木案几上整齐码放着线装册籍,雪白的纸页在晨光中泛着柔光。他不由自主轻抚书册,指尖传来细腻的触感。
"文和兄且随我来。"荀彧会意一笑,引着他向西跨院行去,"这些新式纸张皆出自工部作坊,如今幽州公文往来,再不用受竹简之累。"
穿过几重月洞门,隐约听得水碓轰隆之声。但见远处高墙内矗立着数座水转作坊,匠人们正将捣好的纸浆倾入模具。贾诩望着雪浪般的纸帘在春风中摇曳,眸中闪过惊异之色。
"此乃主公改良的造纸术。"荀彧指着忙碌的匠人解释道,"以楮皮配草木灰,经蒸煮漂白,再以水碓捣浆。如今一日的产量,抵得上往日半月之功。"
微风拂过庭院,贾诩跟随荀彧踏入一座喧闹的院落。院内人影绰绰,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忙碌着。
他们首先来到造纸坊。当目睹雪白的纸张如流水般产出,贾诩眸中闪过明悟——难怪幽州能将纸张推行得如此广泛。
转过回廊,印刷所的工匠们正在雕琢模板。自刘苍将印刷业务分门别类后,这里专司模具制作。看着活字在匠人手中翻飞成文,贾诩的神情与当年初识此术的蔡邕如出一辙。两位智者都霎时洞见:这方寸之间的木块,将撬动整个文明传承的根基。
"主公令人将蔡尚书府中典籍尽数刊印,"荀彧指着远处鳞次栉比的书架,"如今大学府藏书之丰,怕是兰台也要逊色三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