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李白二首?其二:跨越生死的深情牵挂
惊梦初醒,忧思难抑
大唐的夜晚,静谧而深沉,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笼罩着世间万物。在夔州的一间简陋茅屋中,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肆意舞动。杜甫,这位饱经沧桑的诗人,正沉浸在梦乡之中。
恍惚间,他看到了李白,那个才情横溢、洒脱不羁的挚友。李白依旧身着一袭白衣,衣袂飘飘,眼神中却透着几分憔悴与疲惫。杜甫心中一喜,正欲开口,却见李白微微摇头,欲言又止。
突然,一阵寒风吹过,窗户 “嘎吱” 作响,杜甫猛地从梦中惊醒。他睁开双眼,望着空荡荡的房间,才意识到刚刚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然而,梦中李白的模样却如此清晰,那欲言又止的神情,让杜甫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太白,你如今到底身在何处?是否安好?” 杜甫喃喃自语,心中的担忧如潮水般蔓延开来。他起身,披上一件破旧的外衣,走到窗前。窗外,夜色如墨,繁星点点,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自从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杜甫便与他失去了联系。这些日子,杜甫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李白的安危。他曾四处打听李白的消息,却始终一无所获。如今,这个突如其来的梦,更是让他心急如焚。
“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太白的情况。” 杜甫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尽管夜已深,他却毫无睡意,坐在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写下了心中对李白的思念与担忧。
忆往昔,共赏风华
杜甫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那是他们相识相知的美好时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洛阳城繁花似锦,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杜甫,彼时还是一位怀揣着壮志豪情的青年诗人,在一场诗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李白。李白,那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一袭白衣,气质非凡,仿佛自带光芒。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杜甫为之倾倒。
“久闻李兄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杜甫恭敬地向李白行礼。
李白爽朗地大笑,握住杜甫的手:“杜兄客气了,我也早闻杜兄才华横溢,今日能在此相聚,真是缘分。”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们一起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欣赏着春日的美景,谈论着诗歌、人生和理想。他们从《诗经》《楚辞》聊到汉赋唐诗,从家国天下谈到个人抱负,彼此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李兄,你的诗歌豪放洒脱,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真乃我辈之楷模。” 杜甫由衷地赞叹道。
李白仰头大笑:“杜兄过奖了,我不过是随心而发,抒发心中所想罢了。倒是杜兄的诗,沉郁顿挫,饱含着对苍生的悲悯,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此后的日子里,他们一同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泰山之巅,观日出云海,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在黄河之畔,听波涛汹涌,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他们一起饮酒赋诗,互相唱和,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着巍峨的泰山,豪情满怀地吟诵道。
李白举杯相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些日子,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的友谊,如同那春日的暖阳,温暖而真挚。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风云突变,挚友蒙冤
安禄山叛乱,打破了大唐的盛世繁华,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李白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他以为,这是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才华,为国家平定战乱的机会。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决定,却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永王李璘擅自引兵东巡,被朝廷视为谋反。很快,永王兵败,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流放夜郎。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杜甫震惊不已。
“太白,你怎么如此糊涂啊!” 杜甫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无法相信,那个才华横溢、心怀壮志的李白,竟然会陷入如此绝境。
杜甫四处奔走,试图为李白求情。他拜访了许多达官贵人,写了无数的书信,希望能够有人伸出援手,救救李白。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人自危,又有谁愿意为一个 “谋反” 之人说话呢?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杜甫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他深知,流放夜郎的路途遥远而艰辛,李白年事已高,又如何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折磨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日一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每日一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