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一、诗的个人解读:
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我过着一种看似闲适却内心充满无奈的生活。我自称无能,但实际上只是在这种平静、清闲的时刻,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趣味。我闲时喜欢仰望那自由自在的孤云,享受那份逍遥与悠闲;静时则喜欢像老僧一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如今,我即将手持符节,远离这繁华的京城,前往遥远的江海之滨——吴兴去赴任。在临行之前,我登上了乐游原,这是一处位于长安城南的高地,地势高敞,可以眺望远方。我站在这里,向西望去,目光停留在唐太宗的陵墓——昭陵之上。
我望着昭陵,心中充满了对唐朝盛世的追怀与对祖国的热爱。唐太宗是一位文治武功都极为煊赫的明君,他的陵墓在此,让我更加不舍离开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但同时,我也深知自己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去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
二、诗的个人见解: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即将离开长安前往吴兴(今浙江湖州)赴任时,登上乐游原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感慨,更是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尽管他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创作于他即将离开长安,前往吴兴任职之际,心中既有对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期待,也有对长安这座古都的留恋,更有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这两句诗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杜牧对太平时期的感受。他自称“无能”,实际上是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无奈与自嘲。在太平时期,他过着看似闲适却内心充满矛盾的生活。他闲时喜欢仰望那自由自在的孤云,享受那份逍遥与悠闲;静时则喜欢像老僧一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恬淡。这种对孤云和僧人的喜爱,实际上是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这两句诗则表达了杜牧即将离开长安,前往吴兴赴任的决心与不舍。他手持符节,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长安这座古都的留恋。在登上乐游原,向西望去,他看到了唐太宗的陵墓——昭陵。昭陵不仅是唐太宗的安息之地,更是唐朝盛世的象征。杜牧望着昭陵,心中充满了对唐朝盛世的追怀与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这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去到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任职,心中难免有些不舍与无奈。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杜牧对即将离开长安的留恋与不舍,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先,它反映了杜牧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在晚唐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人的才华与命运往往被时代所左右,杜牧也不例外。他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重用,只能在地方任职,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与无奈。其次,它体现了杜牧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他渴望能够像孤云一样自由自在,像僧人一样内心宁静。这种向往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最后,它表达了杜牧对唐朝盛世的追怀与对祖国的热爱。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杜牧对唐朝的辉煌历史仍然怀有深深的敬意与怀念。他望着昭陵,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首先,它展现了杜牧作为唐代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与情感深度。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即将离开长安时的复杂心境,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留恋与不舍、无奈与感慨。其次,它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性情感。通过杜牧的个人经历与情感体验,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与情感需求。最后,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与历史的宝贵窗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杜牧作为唐代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与情感深度。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即将离开长安时的复杂心境,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唐朝盛世的追怀与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它让我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更要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命运。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意义。
喜欢每日一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每日一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