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你说的办。”李震站起身,“百姓信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说了什么,是因为他们亲眼看见日子变了。”
---
三日后,南方各地陆续传来消息。
岭南上报,已有十八村自发组织联合识字班,请求派遣学子任教;
闽南港口,渔民成立互助会,用复式记账法核算渔获分成,月均增收三成;
江南学院第二批毕业生整装待发,名单中多了十二名女子,她们将前往偏远山村,开设女子工读堂。
李震每日晨起必看各地简报。他不再批红画圈,而是让李瑶在每份报告末尾附上一句评语:“此策可行”“需增人力”“可试点推广”。
他常说:“以前做事靠脑子,现在做事靠民心。”
一日傍晚,他独自登上总府高台。夕阳洒在城墙之上,映出长长的影子。李瑶随后赶来,手里拿着一封加急军报——北方边境传来消息,铁木真遣使送还三名被扣商旅,并附书言:“愿守互市之约,永不犯边。”
李震看完,只说了两个字:“准了。”
他将信递给李瑶:“告诉李骁,加强边防巡查,但不开衅。让他们知道,和平是我们给的,不是他们抢的。”
李瑶应下,正要离去,李震忽然开口:“你还记得咱们刚来的时候吗?连一口干净水都难找。”
她停下脚步。
“现在呢?”他指着远处,“孩子能读书,农民敢留粮,商人敢运货。这不是靠谁施舍,是我们一步步打出来的。”
李瑶望着父亲的背影,没有说话。她知道,有些话不必说完。
---
半月后,最后一支叛乱残部在深山被剿。为首者原是某县退任典史,藏身岩洞,靠村民接济度日。李毅亲自带队围捕,未动刀兵,只派人喊话:“你妻儿已在县衙登记返乡名录,若你自首,可免株连。”
那人沉默良久,走出山洞,双膝跪地,痛哭失声。
当晚,李瑶在政厅主持归田仪式。六百余被裹挟者逐一领取路引与安家粮,承诺回归本业。一名年轻农夫接过文书时,突然跪下:“我娘说过,官家都是吃人的。可你们发新犁,教种地,还救了我病倒的弟弟……我不该听人蛊惑。”
李瑶扶他起来:“错的是煽动你的人,不是你。只要肯回头,田还在,家还在。”
仪式结束,她回到情报司,翻开最新一份《民心动态录》。其中一页写道:“柳河村百姓自发拆毁旧族规碑,改立‘新政惠民碑’,上书‘地归耕者,利归民享’八字。”
她合上册子,吹熄烛火。
---
这一日清晨,李震再次登临总府高台。李瑶与李毅左右随行。三人并肩而立,俯瞰城池。
街道上人流如织,商贩吆喝,学子穿行,工匠推着装有新犁具的板车驶向城门。远处试验田里,农户正用曲辕犁翻土,牛铃叮当,节奏分明。
李震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有力:“从今天起,南方全境,再无遮蔽阳光的阴云。”
李瑶望着那一片片翻新的土地,轻声说:“接下来,是整个天下。”
李毅握紧腰间刀柄,目光扫过城防各处岗哨,一字一顿:“我们准备好了。”
风掠过城楼,战旗翻卷。一只灰羽雀鸟跃上檐角,振翅飞向远方。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