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刚过,政事堂的灯还亮着。
李震的手指在沙盘边缘停了片刻,目光落在幽州城外那支微微颤动的箭簇上。他尚未拆封北境细作的密报,案头烛火忽地一晃,门被猛地推开。
李瑶疾步而入,手中捏着一封加急火漆令。“南门出事了。”她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周文仲联合七县退仕官吏,趁夜攻破防营,已逼近仓廪外围。守军死伤十余人,火势蔓延至第三粮区。”
李震起身,未发一言,径直走向墙边铜铃,连敲三下。铃声穿透长廊,传向西大营方向。
“传李骁。”他说,“不许放一人入城,不许毁一仓粮草。我要活口,要证据,更要速战速决。”
李瑶立刻转身去拟令。她提笔蘸墨,手腕稳定,一道封锁全城消息通道的指令迅速成文。与此同时,李毅从侧门无声出现,黑衣未披,只将腰间短刃往鞘中轻推一声,便领命而去。
---
晨雾未散,南郊已闻蹄声。
李骁披甲立于东渠堤岸,身后三百精骑静默列阵,炮营士卒正将改良轻炮推上土坡。火炮以熟铁铸成,形制紧凑,可由四人协力搬运,射程较旧式提升近半。
“东南高地,旗台三丈。”副将低声禀报,“敌军架设弓弩七架,拒马两重,另有民夫百余名被驱赶至前阵。”
李骁眯眼望去,叛军主阵扎在缓坡之上,居高临下,确为易守难攻之势。但他嘴角微扬,并未下令强攻。
“等风。”
一刻钟后,东南风渐起。
“点火!”
一声令下,三门火炮齐发。轰然巨响撕裂晨雾,炮弹划出弧线,精准砸入敌阵中央。旗台应声崩塌,木石横飞,一面写有“清君侧”字样的大旗翻滚落地,顷刻被火星点燃。
叛军顿时大乱。
“骑兵两翼包抄,步兵压进,三段击轮射压制!”李骁翻身上马,亲自率中军突进。
鼓声骤起,箭雨交错。前排弓手跪射,第二排立射,第三排搭弦待发,三轮交替,箭矢如织。叛军阵型本就仓促拼凑,此刻遭猛烈打击,阵脚迅速溃散。
一名校尉试图组织反击,刚举起令旗,却被一道黑影自高塔跃下,直扑而来。李毅凌空拧身,一记肘击将其撞翻在地,反手抽出短刃抵住咽喉。
“周文仲在哪?”
那人挣扎未答,李毅左手掐其腕脉,稍一发力,对方顿时痛哼出声。
“在……在西南角营帐!”
李毅甩开俘虏,疾步穿阵而过。当他抵达那顶青布大帐时,正见周文仲换上百姓粗衣,欲从后帐溜走。
“你要去哪儿?”李毅声音不高,却让那人僵在原地。
周文仲回头,脸色惨白:“我乃为天下正道而起,何罪之有?”
“正道不会躲在更衣的帐篷里。”李毅一步上前,抬腿扫其下盘,顺势擒臂反剪,将人重重按跪于泥地。
镣铐扣上的那一刻,南门战局已定。
---
日上三竿,校场重归肃静。
俘虏百余名被集中看押,兵器堆成小山。李骁下令清点伤亡,仅折损六人,伤二十三,皆因火势波及所致。百姓起初围观,见官兵不扰民居、不夺私物,又听闻“只诛首逆,胁从不问”,渐渐散去。
李震 arriving 于午时。
他未乘舆驾,步行穿过校场,身后跟着李瑶与苏婉。百官列道相迎,神情各异。有人低头避视,也有人悄然交换眼神。
高台上,李震展开黄绢诏书,声如洪钟:“周文仲,勾结余党,焚毁官仓,煽动民乱,罪证确凿。此非清议,乃谋逆;非谏言,乃暴行!”
台下一片寂静。
李瑶捧册而出,当众宣读查获账目:某月某日,收崔氏银五百两;某日,借讲学之名聚众议事,拟定“破城后分任职司名单”。更有密信一封,明言“若能引百姓冲击南门,则新政必崩”。
一名老臣颤声开口:“周大人虽有过激之举,然初衷或为匡扶纲常……可否贬谪边郡,以全士林体面?”
李震看向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昨日有人烧粮,今日你说他是士林同僚;明日若有人弑君,你是否还要请他入阁?”
老臣垂首不语。
“法不分贵贱,罪必有罚。”李震抬手示意,“周文仲等九名主犯,流放北境苦役,永不赦免。其余从犯,押送修渠赎罪,期满释归。”
话音落下,台下百姓中有人大声叫好。
一个农夫模样的汉子喊道:“他们烧的是咱们的口粮!该罚!”
又有人附和:“朝廷开了天仓让我们看,给了新稻种还不收钱,他们凭什么闹?”
呼声渐起,竟成一片。
李震没有回应,只是缓缓走下高台。他经过囚车时停下,看着里面披头散发的周文仲。
“你说你要清君侧。”他说,“可这天下,早已不是你们说了算。”
---
战后第三日,秩序重回帝都。
李骁仍驻南门校场,整修防务。他在地图上标出三处可疑据点,命亲卫暗中监控往来人员。炮营继续操练,每日清晨准时试射,声响传遍城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