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封未拆,棱角分明。李震指尖在封口边缘轻轻一划,未启,却已知其重。他将密令交予李毅,目光沉静:“送入‘乾坤万象匣’,推演三日内的内廷动向。”
李毅接过,转身离去,脚步无声。密令将经天机分支之力解析,是否另有密诏潜藏,是否曹瑾已暗联宦官再起波澜,皆在推演之中。此非信不过朝堂之诺,而是信不过权力惯性——胜局初定,反扑必至,只在迟早。
当夜,密室灯影微动。李震立于龙脉图谱前,指尖点向三州方位。沈御史治下之州连年旱蝗,仓廪几空;柳御史辖区水渠崩塌,田亩荒芜;周御史所属边荒屯田,流民聚散无常,官府几近失控。三地皆困,却亦皆有隙可入。
“观察使制度既立,我们便以‘参详’为名,行试点之实。”李震开口,声不高,却字字落定,“朝廷许我们试,我们就试出个模样来。”
李骁立于侧,手按刀柄:“既然已撕破脸,何不三州齐进?趁势压上,叫他们来不及反应。”
李瑶摇头:“工坊产能已达极限。蒸汽抽水机仅余十七台,曲辕犁备件不足千套。若三州同启,每地只得残缺配置,反成笑柄。”她摊开三州数据图录,“百姓不看口号,只看粮食能不能到手,水渠能不能通。若首试即溃,朝廷一句‘青牛之法不可行’,便可封死前路。”
李震颔首:“所以,必须稳。一州先行,立信立效,再推第二、第三。”
“首州选谁?”李骁问。
“柳御史辖区。”李瑶答,“水利废弛最甚,百姓盼水如盼雨。若我们百日内通渠复田,民心必倾。且柳御史已暗中传信,愿为内应,只求不连累家族。”
李震再问:“资源如何调度?”
李瑶取出一份清单:“首州只需五千亩改良种子、十台抽水机、三百套农具组件、两名医官。苏婉已同意外派,但要求三个月内轮换,以防本部防疫空虚。”
苏婉补充:“药灵分支可提供净水药片与抗寒种苗,但需李晨工坊配合封装。若模块化组件能提前产出,可缩短部署周期。”
李震望向李晨:“能办到?”
李晨点头:“‘乾坤万象匣’已解锁‘模块化农具组件’图纸。工坊可七日出第一批,月产翻倍。但需铁料供应稳定,否则仍受制于人。”
“铁料由我来调。”李瑶道,“青牛县库存尚可支撑两月,再以工坊铁器换邻县矿石,暂解燃眉。”
李震沉吟片刻,终下决断:“首推柳州,两月后接沈州,再一月推周州。李骁,你率先锋军三千,即日开拔。”
李骁抱拳:“遵令。”
“记住。”李震目光如铁,“此行非为占地,而为立信。官衙可不驻,粮仓必开;百姓可不召,实利必给。若地方官冷抵抗,不必强压,但要让他无法藏粮、无法隐户。”
“明白。”李骁沉声,“新政之信,不在文书,而在米缸。”
次日寅时,先锋军整装待发。李骁未着铠甲,仅披轻袍,率百人亲卫离营,直趋城外灾民棚区。
柳州距青牛八百里,沿途荒田连片,沟渠干裂。地方县令遣人迎于城外,言辞恭顺,却闭口不谈粮道、户籍、工料三事。李骁不争不辩,径直下令:“扎营城外三里,就地设赈点。”
亲卫搬出箱笼,一筐筐改良种子、净水药片、防寒布匹当众清点。医官随行,现场为病弱孩童诊脉施药。百姓初观望,渐有老者携孙前来,取药片,接种子,不敢信,却不敢不试。
第三日,李骁亲至一处干涸渠口,蹲身抓起一把土,指缝间沙粒簌簌而落。他起身,对随行文书道:“记下,此渠原深八尺,今仅余沟痕,淤塞过半。明日开工,先清主道,再分支流。”
文书疾书,百姓围拢。有人低语:“真要修渠?”
“不止修。”李骁朗声道,“还要装抽水机,引江水入田。一亩产两石,三年免加税。”
人群微动。有人冷笑:“官府年年说修,年年没影。”
李骁不怒,只问:“你们可认得县衙后山那座仓?”
众人一愣。有人点头:“那是旧粮仓,早废了。”
“昨夜我派人查过。”李骁从怀中取出一纸,“县令上报仓储空虚,实则仓中存米三千六百石,藏于夹层,未入账册。”
百姓哗然。
“我已依法查封。”李骁道,“明日午时,开仓放粮,每户凭户籍领米一斗,优先孤老病弱。”
“户籍?”有人苦笑,“我们早被除籍了。”
“那就重立。”李骁取出一册空白名册,“今日起,凡留此地者,皆可登记。田可分,种可领,渠可修。新政不问出身,只问愿不愿活。”
人群静默片刻,忽有一老农上前,颤抖着按下手印。
第二日,开仓。三千六百石米尽数放出,百姓列队而入,秩序井然。李骁立于仓前,亲自监放。一妇人领粮后未走,反从怀中取出一包粗粮,塞入仓口:“我多领了半斗,还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