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将那封渗出新字的密信封入特制油纸匣,交予文谍速送工坊封存。她走出情报司时,天光已透,宁远堡内炊烟初起,校场方向传来整齐踏步声。昨夜突袭所得的震地雷残壳已被工坊拆解测绘,图纸正送往李骁手中。
半个时辰后,主院议事堂内,李瑶将北岭之战的全程记录摊开于长案。沙盘上,敌驼队路径、我军分组、爆破点位、俘虏动向一一标注,连风向与火药烟散方向都以细线标出。她未多言,只将一份伤亡对比表推至众人面前:守旧战法预估伤亡三十七人,实际新战术执行下仅伤八人,无阵亡。
李骁立于沙盘侧,甲胄未卸,目光扫过在座各营百夫长。“昨夜一战,不是靠我一人冲杀。”他指向东仓破墙处,“是震地雷破防、三组轮射压制、骑兵穿插斩首,三环咬合,才得以速胜。若按旧法强攻,此刻你们中已有死伤。”
一名老卒出身的百夫长皱眉:“将军,火器终究有限,若无雷,阵型如何维持?我部弟兄练了半月三段击,装填慢,旗号乱,临阵怕是要乱。”
“正因火器有限,才更要练。”李瑶接话,“三段击本不依赖火器,而是节奏。刀盾、长矛、弓手,亦可分段轮进。昨夜战报已录下每一阶段耗时——破墙七息,压制十二息,清场十九息。若用旧法强冲,至少多耗半柱香。半柱香,够敌军点燃文书、召来援兵。”
她取出一卷新制简册,封页印有“宁远堡战术白皮书”七字。“此册分三部分:标准阵型图解、旗号指挥手册、装填流程分解。每营今日领一册,三日内,百夫长须带本部操演至少三轮,由李毅带队巡查。”
李骁点头:“不合格者,暂免带兵权。下一轮轮训,抽调各营精锐,校场集中操练。”
堂内一时寂静。一名曾随李骁征战的老将低声问:“将军,这般细拆战法,是否太过刻板?战场瞬息万变,岂能如匠人按图施工?”
李骁未答,李瑶却已调出一面铜镜般的机关器物。镜面微光流转,显出北岭之战的影像——这是“天机分支”以残余推演之力回溯的战场实录。画面中,三组士兵交替上前,装填、举器、射击,动作如钟表齿轮般咬合。镜头拉远,敌军在烟尘中慌乱四散,我军阵型始终未乱。
“变,是为不死。”李瑶按下机关,影像定格,“守旧,即是自亡。此战若用旧阵,破墙后必争先涌入,挤作一团,敌只需一箭火矢,便可焚尽。而今三段轮击,前排退、后排进,节奏不乱,伤亡自降。”
李骁起身,甲叶轻响:“我已向父亲请命,设‘军事讲武堂’,专授此等战法。首训百夫长,再训什长,逐级下传。不识旗号者,不配带兵;不懂轮击者,不得临阵。”
消息传下,校场即日改设轮训场。原士族书院被腾出,正堂挂起巨幅战术图,标注“三段击标准流程”与“炮兵协同七步法”。李骁立于高台,身后立着李毅,腰间佩刀未出鞘,却目光如刃。
首日开讲,百夫长列队而立。李骁不开口先发册,每人一本白皮书,另附一张战术简图,上标“宁远堡标准作战流程”。
“你们手中这册,不是军令,是活命之法。”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昨夜若无三段击,东仓破后,你们中有人已死。若无旗号协同,骑兵不会准时穿插,信使早已逃出。这不是我李骁的战法,是宁远堡新军的铁律。”
一名百夫长翻看简图,皱眉:“将军,此法需旗号、需训练、需器械配合,我部偏远屯营,旗手不足,火器仅两具,如何施行?”
“那就先练节奏。”李骁走下高台,取过一杆长矛,“无火器,可用矛击地为号。第一段进,击地一次;第二段进,击地两次。旗号可简化,但轮替不可断。节奏在,阵型就在。”
他亲自示范,三名士兵依令上前,以矛击地为节,交替进退。动作虽生涩,却已有雏形。李骁点头:“练到不看旗、不听令,也能依节奏行动,才算入门。”
李毅立于队侧,冷眼巡视。一名百夫长稍有懈怠,他当即上前,抽出其腰间短刀,掷于地:“刀都握不稳,谈何带兵?重练。”
三日之内,各营轮训陆续展开。李瑶每日汇总操演数据,发现山地营三段击完成率仅四成,主因是地形起伏导致旗号遮蔽。她立即调用“信息整合”技能,将历次山地演练影像导入系统,生成“旗号可视阈值热力图”,标出各坡段信号盲区。
次日,她亲赴山地营校场,带来新制三色旗——红、黄、白,分别代表“进”“停”“退”,辅以长短挥动组合,可在视线受阻时通过节奏传递指令。她命文谍现场演示,三名旗手分立三峰,以旗语传递“敌现东南,轮击准备”,山下士兵依令调整阵型,误差不足十步。
“地形变,法亦变。”她在营帐中对百夫长们道,“白皮书是基准,不是铁律。允许微调,但核心——轮替、协同、节奏——不可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