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的秋风裹着碎石子,打在新筑的城墙脚手架上,发出“哗啦啦”的声响。赵昺踩着木板登上城头,脚下的青砖还带着潮湿的潮气——这是江南士族派来的工匠,用闽地的黏土和草木灰混合烧制的,比普通青砖更坚硬。
“公子,您看这城墙,加了三尺高,还在垛口下挖了射击孔,火铳手站在里面,既能开枪,又能挡箭。”周邦彦拄着拐杖跟上来,指着城头的设计,脸上满是骄傲。他额头上的伤疤还没好,却天天泡在工地上,连睡觉都在琢磨怎么让城墙更结实。
赵昺俯身摸了摸射击孔,孔径大小正好能容下新造的火铳,位置也刁钻,正好能覆盖城墙下的死角。“周老将军,辛苦你了。”他转头看向远处的山路,那里隐约能看到畲族猎手的身影,“蓝珠的人都布防好了?”
“都好了!”蓝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一身劲装,腰间别着箭囊,脸上沾着些尘土,“畲族的猎手在山里搭了二十个了望台,每隔十里就有一个,元军只要敢来,咱们半个时辰内就能收到消息。另外,我还让他们在山路两旁挖了陷阱,里面埋了震天雷,只要元军踩上去,保管炸他们个人仰马翻!”
赵昺点头,目光转向城楼下的练兵场。方国珍正带着士兵操练,新造的火铳排成一排,士兵们端着枪,动作整齐划一,“砰砰”的枪声在山谷中回荡。“方头领,火铳手的准头怎么样?”
方国珍跑过来,抹了把脸上的汗:“公子放心!这些小子练了半个月,五十步内打靶,十枪能中八枪!而且咱们的火铳装了准星,比元军的火铳好用多了!”他顿了顿,又笑道,“对了,赛义德那边送来了一批硫磺,足够咱们造两百个震天雷了,林啸已经让人运去铁坊了。”
赵昺刚要说话,陆仲远带着一名信使匆匆赶来,信使身上的衣服满是尘土,显然是赶路急了。“公子,濠州来的急信!”
赵昺心中一动,接过信,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朱元璋写的:“重八辞皇觉寺,将往泉州,途经浙东,闻张珪欲截杀,特来告知。另,携濠州流民百余人,望公子能容其在闽地安居。”
“张珪要截杀他?”赵昺眉头一皱,张珪是张弘范之子,一直对闽地怀恨在心,这次朱元璋来泉州,怕是要成他的眼中钉。“林啸,你立刻带五十名天地会成员,去浙东接应朱元璋,务必保证他的安全!”
林啸躬身应下,转身就往外走,脚步匆匆。
陆仲远看着信,轻声道:“朱元璋带百余名流民来闽地,怕是不只是为了安居,他想亲眼看看咱们的新政。”
“我知道。”赵昺将信折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是个有雄心的人,闽地的新政对他来说,或许是块试金石。也好,让他看看,咱们是怎么让百姓活下去的。”
几人正说着,城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赵昺探头一看,只见一群百姓抬着粮食和布匹,往城头走来,为首的是苏州来的佃户老王——上次苏州文庙讲学,他领了占城稻种,这次特意带着新收的粮食来感谢。
“赵公子!这是咱们苏州佃户种的占城稻,特意送来给建宁的守军当军粮!”老王嗓门洪亮,举着粮袋,脸上满是笑容,“还有这些布,是织坊织的,给士兵们做冬衣!”
赵昺走下城头,接过粮袋,入手沉甸甸的。“多谢老王,多谢苏州的百姓。”他转身对陆仲远说,“把这些粮食和布匹登记入库,优先发给守城的士兵和流民。”
陆仲远点头应下,忙着安排人手清点物资。老王看着城头上忙碌的士兵,又看了看新筑的城墙,感慨道:“公子,咱们以前怕元军,怕士族,现在有了您,有了这城墙,有了这些火铳,再也不怕了!”
周围的百姓也跟着附和,声音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赵昺看着眼前的百姓,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力量——这就是他守护的人,这就是他坚持下去的意义。
送走百姓后,赵昺回到城头,看着远处的群山,忽然问道:“周老将军,你说咱们能守住建宁吗?”
周邦彦愣了愣,随即笑道:“公子,当年崖山那么难,咱们都活下来了,现在有城墙,有火铳,有百姓支持,还有什么守不住的?元军要是敢来,咱们就用火铳打,用震天雷炸,让他们有来无回!”
蓝珠也跟着点头:“就是!畲族的猎手个个都是好样的,元军敢进山,就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弓箭!”
赵昺笑了,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知道,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守不住的城,没有打不赢的仗。
与此同时,浙东的山路上,朱元璋正带着百余名流民,艰难地前行。流民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紧紧跟着朱元璋,眼中满是信任——是朱元璋给了他们稻种,是朱元璋告诉他们,南方有个地方,能让他们吃饱饭。
“朱大哥,前面就是张珪的地盘了,咱们要不要绕路走?”一名年轻的流民小声问道,脸上满是担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破落皇帝重整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