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晚上,有个私人性质的商会晚宴,在王禹卿的公馆。”沈惊鸿用完餐,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像是随口提起,“你准备一下,陪我一起去。”
王禹卿是上海总商会的副会长,一位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人脉深厚的老资格人物。他素来以圆滑和长袖善舞着称,与各方势力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在他的公馆举办私人晚宴,与会者必然是上海滩最顶尖的那一拨人,其意义不言而喻。
“好。”林薇应道,心中却暗自警惕。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社交晚宴。
“王老这次做东,意在调和。”沈惊鸿难得地多解释了一句,目光平静地看着林薇,“南京那边,有些人坐不住了。”
他话说得含蓄,但林薇立刻明白了。王禹卿很可能是受王特使所托,或者至少是得到了某种默许,试图充当沈惊鸿与南京方面之间的调停人,就苏家遗产的分配、未来上海经济主导权等问题,进行一场非正式的、但至关重要的谈判。
“我需要做什么?”林薇直接问道。
“做你自己就好。”沈惊鸿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或者说,做他们希望看到的‘你’。”
做他们希望看到的“你”?林薇微微一怔,随即恍然。在王特使那些人眼中,她或许是一个可以影响沈惊鸿的“弱点”,或者是一个可以用来试探沈惊鸿态度的“渠道”。沈惊鸿让她去,或许正是要利用这一点,反向观察对手的意图和底线。
这是一种更高级、也更危险的利用。她再次成为了棋子,但这一次,棋手似乎有意让她知晓部分棋局的规则。
第二天晚上,王公馆灯火通明,宾客盈门。与官方举办的慈善晚宴不同,这里的氛围更加私密,也更为放松,但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却丝毫未减。男士们大多穿着深色西装或长衫,三五成群地低声交谈,女士们则衣香鬓影,言笑晏晏,但眼角眉梢都带着精明的打量。
林薇挽着沈惊鸿的手臂步入大厅,立刻感受到了无数道目光的聚焦。她今天选择了一件墨绿色丝绒旗袍,款式简洁大方,只在领口别了一枚翡翠胸针,庄重而不失优雅,与她此刻需要扮演的沉静内敛角色相符。
王禹卿亲自迎了上来,这位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老者,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热情笑容:“惊鸿,林小姐,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他的目光在林薇身上停留片刻,带着长辈般的赞赏,“林小姐如今可是我们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巾帼不让须眉啊!”
“王老过奖了。”林薇微微欠身,得体地回应。
寒暄几句后,王禹卿便引着他们走向内厅。那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位核心人物,包括王特使、几位银行巨头、实业大亨,以及……韩栋。韩栋依旧穿着巡捕房的制服,但肩章似乎有了细微的变化,气场也比之前更为沉稳。他看到沈惊鸿和林薇,只是平静地点头致意,并未多言。
内厅的谈话,显然比外面更加深入和直接。话题很快便绕到了苏家遗留的资产处理、当前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未来投资方向上。王特使言辞恳切,一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团结共克时艰”的重要性,话里话外,暗示沈惊鸿在处置苏家资产时应该“顾全大局”,适当“分享”利益,以便“凝聚更广泛的力量”。
沈惊鸿端着酒杯,神情淡漠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语气平稳却寸步不让。他强调法治与规则,认为一切处置必须“于法有据”、“公平公开”,避免留下后患。他并不直接反驳王特使,但每一个看似合理的回应,都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主导权和既得利益。
林薇安静地坐在沈惊鸿身侧,大部分时间只是倾听,扮演着一个完美的陪衬角色。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双方言语之下的刀光剑影,以及那种互不相让的紧绷气氛。
期间,一位与王家关系密切的纱厂老板,笑着将话题引到了林薇身上:“早就听闻林委员不仅能力出众,对经济时局也颇有见地。不知林委员对当前实业发展,有何高见啊?”
这显然是一个试探,想从她这里打开缺口,或者看看沈惊鸿的态度。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林薇身上。
沈惊鸿没有看她,依旧慢条斯理地晃动着杯中的红酒,仿佛事不关己。
林薇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她可以像以往一样,谦逊地推脱,将问题抛回给沈惊鸿。但那样,她永远只能是一个附属品。她想起了苏北灾民的困境,想起了顾言笙被迫沉默的真相,想起了自己被困于棋局的无力感。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眼,脸上带着适度的、不卑不亢的微笑,声音清晰而柔和地开口:“张老板谬赞了,高见谈不上。我只是在苏北时有些粗浅的感受。我觉得,实业乃国之根本,眼下困境,外部环境固然是一方面,但内部的技术革新、成本控制与管理效率提升,或许更是关键。譬如纺织业,若能引进一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同时打通从原料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减少中间盘剥,或许能在逆境中寻得一线生机。当然,这离不开稳定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惊鸿照影落絮无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惊鸿照影落絮无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