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滋味”的匾额高悬月余,其带来的声誉如同陈年佳酿,日益醇厚,浸润着“安食铺”的每一寸角落。而在这日渐扩大的客源中,松涛书院的书生群体,无疑成为了最稳定、也最独特的一道风景。他们不再是初期那零星试探的雨点,而是汇成了一股清澈而持续的溪流,每日准时流淌过这市井小店的门槛,已然成为了小店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日午时未至,便能见到三三两两身着半旧襕衫的身影,从镇子通向松涛书院的那条青石板路上拐过来,步履或急促或从容,目标却明确地指向“安食铺”。他们大多是在上午课业结束后,趁着午休时分前来用餐,为下午的讲学或自修积蓄精力。傍晚时分,亦是如此,晚霞映照下,更多的青衫学子会聚拢而来,卸下一日的疲乏与思索。
这些年轻的书生,已然将这里当成了书院之外的一个固定驿站。他们熟门熟路地走进来,与柜台后的沈微婉或忙碌的李嫂点头致意,有时会简单问候一句“沈掌柜”、“李嫂”,然后便径直走向自己常坐的位置——多半是那几张靠窗、光线明亮且相对安静的桌子。点餐也极少犹豫,“三素套餐”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至多是在“今日是配红薯还是山药”这类细微处有所偏好,沈微婉往往能根据平日的观察,提前给出建议。
他们的存在,为小店注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店内的喧嚣被一种低沉的、富有韵律的嗡嗡声所取代。那是压低的交谈声,是竹筷轻触碗沿的脆响,是书页被小心翻动的沙沙声。有的书生习惯独处,一人一桌,面前摆着简单的餐食,手边却摊开一卷书册或几张写满批注的文稿,边吃边看,眉头微蹙,沉浸在学问的海洋里,仿佛周围的市井之声都已隔绝。有的则是二三好友同来,围坐一桌,虽也顾及店内安静的氛围,交谈声放得极低,但依旧能见到他们时而因某个观点争辩而略显激动地比划手势,时而又因达成共识而相视颔首,手边的腌菜碟和面碗,成了他们思想交锋间歇最好的能量补充。
“赵兄,昨日先生所讲‘性即理’,小弟仍有一处不明……”
“钱兄,且先用饭,食毕再论不迟。你看这腌菘菜,今日格外爽脆。”
“唉,这篇制艺破题总觉不佳,心神耗损,腹中更是空空。幸有此热汤面,暖身亦暖心。”
这些零碎的对话片段,夹杂着对学问的思索和对食物的简单评价,交织成一种独特的氛围。连带着那些后来慕名而至、并非书生身份的顾客,进店后也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氛围感染,交谈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压低,举止也多了几分文气。仿佛这块“清白滋味”的匾额,连同这些孜孜不倦的学子,共同构筑起一个无形的场域,将外界的浮躁与喧嚣稍稍隔绝开来。
沈微婉愈发熟悉这些年轻书生的习惯与需求。她知道哪位相公口味清淡,面汤要寡盐;哪位喜欢腌菜多些,便会额外添一小碟;哪位常因用功错过饭点,她会特意留一份蒸食温在锅里。她的细心和体贴,并非刻意讨好,而是一种发自本心的关照,如同长姐对待弟妹一般自然。
这份人情味,在日暮时分体现得尤为明显。书院有时课业繁重,或有学子沉迷书海,难免会有晚归之人。当街面大多店铺已上门板,灯火阑珊时,“安食铺”虽已过了最忙碌的时候,却往往还留着一扇门,透出些许温暖的灯光。
这一日,天色已黑透,弯月如钩,沈微婉正和李嫂清点着一天的进项,准备打烊。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随即是一个带着歉意的年轻声音在门口响起:“沈掌柜,可还……可用饭么?”
沈微婉抬头,见是常来的那位姓王的清秀书生,面色有些疲惫,袍角还沾着些许夜露,想必是刚从书院苦读归来。她连忙放下手中的铜钱,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王相公快请进,灶火还未全熄,正好可以热些吃食。”
王书生松了口气,感激地走进来,口中连道:“打扰掌柜了,实在抱歉,今日一篇策论总觉不畅,耽搁了时辰。”
“相公用功是好事。”沈微婉边说边走向灶台,“还是老样子,素汤面可好?我这就给您下锅,很快便得。”
“有劳掌柜。”王书生在常坐的位子坐下,搓了搓有些冰凉的手。
面很快煮好,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沈微婉不仅下了面,还将晚上剩下的一些蒸红薯也一同加热了,放在一个小碟里一并送上:“相公怕是饿得久了,单吃面不经饱,这点红薯您垫垫。”
王书生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面和额外添加的红薯,眼中流露出明显的感动。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又觉得言辞无力,最终只是深深看了一眼沈微婉,郑重地道:“多谢沈掌柜。”
类似的情景,隔三差五便会发生。沈微婉从未将这份额外的服务视为负担,也从不曾开口索要过一文钱的费用。在她看来,这只是举手之劳,能让这些离乡背井、寒窗苦读的年轻人在深夜归来时,有一口热食下肚,有一处温暖的灯火可投奔,便是她力所能及的一点善意。这份不经意的体贴,如同冬日里的一杯暖茶,悄无声息地温暖了这些游子的心。
书生们嘴上或许不善表达,但这份情谊却记在了心里。他们来得更勤了,有时家中捎来些土产,或是书院发了时令果品,也会顺手给沈微婉带一些,虽不值什么钱,却是一份真挚的心意。他们与“安食铺”的联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增添了一层浓厚的人情味。
安儿在这些“书生哥哥”的熏陶下,也愈发活泼懂事。他不再害怕那些穿着长衫的陌生人,有时还会壮着胆子,凑到正在看书的书生旁边,好奇地盯着书上的字看。有性情温和的书生,便会笑着指一两个简单的字教他认,安儿学得认真,奶声奶气地跟着念,店内便会响起一阵极轻快的笑声,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几分生气。
稳定的书生客源,不仅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他们如同一种优质的活水,不断涤荡和提升着小店的整体气质。他们的知书达理,他们的勤奋好学,他们的感恩之心,都与“清白滋味”的店铺精神相互映衬,共同塑造了“安食铺”独特而良好的声誉。沈微婉深知,这份稳定与和谐,来之不易,她唯有更加用心地经营,守住这份“清白”与“温情”,方能不负这些年轻学子的青睐,不负这日渐响亮的招牌。
喜欢被休后,清白人间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被休后,清白人间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