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集 墨海无涯,薪火初燃
张大山站在那古朴幽深的长廊岔路口,目光凝注在梨花木案那张雪白宣纸之上。
“道可道,非常道。请续下文,择路而行。(注:歪解、不通者,永堕书海)”
字迹清秀,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偏执至深的劲道,仿佛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书写者毕生的痴迷与执拗。冰冷的警告如同实质的枷锁,悬于头顶。
灵台之中,潘舜的意念瞬间绷紧:“大意了!此獠竟直接以道德真经设局!此乃大道根源,一字一句皆蕴含至理,妄加续写,若不得其神髓,必遭规则反噬!大山,慎之!”
张大山自然知晓其中凶险。这“痴书生”果然如档案所言,厌弃粗鄙,其规则直指文理根本。他不通道家经典,若胡乱续写,下场可想而知。但若不回应,这三条看似相同的路径,恐怕也绝非善地,很可能暗藏其他杀机。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心神守一,回忆着老马的提醒——“守住本心,别被它的‘道理’带偏”。这“痴书生”要的是文采,是理解,是符合它那套“规矩”的答案。但规矩是它定的,破解之道,未必一定要完全遵循。
他没有试图去回忆《道德经》的原文,那并非他所长。他的目光扫过那三条幽深不知通向何处的路径,又落回那行字上。
“道可道,非常道……”他低声重复,脑海中闪过的是自身修炼的体悟,是潘舜平日教导的点滴,是无数次生死搏杀中对“力量”与“规则”最质朴的理解。
他缓缓抬起手,没有去拿案上那支看起来就透着邪气的毛笔,而是并指如剑,体内那微薄却精纯的真气凝聚于指尖,带着一丝潘舜传授的古道韵味,径直向那宣纸空白处“写”去!
并非笔墨,而是以神念混合真气,凌空勾勒!
“名可名,非常名。”
六个古朴遒劲、与他平日风格迥异的文字,凭空出现在宣纸之上!这并非《道德经》的下一句“无名天地之始”,而是跳转了章节,写出了同属开篇的另一核心句!更重要的是,这六个字并非简单的抄录,其笔画间蕴含着一股对“名相”本质的质疑与超越之意,恰与“道可道”的意境隐隐相合,却又带着一种不拘泥于原文框架的、属于他张大山自身经历的领悟——名字、称谓、规则,皆非永恒,皆可打破!
这是潘舜在电光火石间,结合自身对道经的理解与张大山的心境,给出的最险、却也最可能契合规则的回应!非续写,而是呼应!是在“痴书生”的规则边缘,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对话”!
就在这六个神念文字落成的瞬间,整条长廊猛地一震!两侧书架上无数书籍无风自动,发出哗啦啦的巨响,仿佛被这“离经叛道”却又直指核心的回应所激荡!
案上的宣纸骤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那行“痴书生”留下的字迹与张大山凌空写就的文字激烈碰撞、交融,最终,白光汇聚,并未指向任何一条路径,而是在三条路径前方的虚空中,凭空凝聚成了一扇仅容一人通过的、由无数旋转文字构成的光门!
光门之上,浮现出新的字迹:“巧言令色,姑且入内。然,墨海无涯,汝能渡否?”
声音非耳闻,而是直接响彻在张大山的识海,带着一丝被冒犯的冷意,以及更深的好奇与……审视。
成功了!没有落入三条已知路径的陷阱,而是强行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张大山没有丝毫犹豫,一步踏入了那文字光门之中。
……
眼前景象再次变幻。
他已不在那条无尽的长廊,而是置身于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环形空间。这里仿佛是一座无限高的塔楼内部,四周的墙壁并非砖石,而是由无数旋转、流淌、闪烁着各色光芒的文字洪流构成!这些文字有古篆、有隶书、有楷体,甚至还有异域文字,它们如同活物般蠕动、组合、分离,发出令人头晕目眩的嗡嗡声。
脚下是光滑如镜的黑色地面,倒映着上方同样由文字构成的、漩涡般的“天空”。这里没有方向,没有参照物,只有无边无际的“文字之海”!
“此乃其‘书域’核心,亦是其执念显化之所!”潘舜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小心,此地规则之力更强,一切感知皆可能被扭曲!”
张大山稳住心神,尝试迈出一步。脚步落下的瞬间,他脚下的黑色镜面荡漾起涟漪,一圈圈文字如同受到惊扰的鱼群般散开又聚合。同时,他感觉到一股无形的、粘稠的力量开始缠绕他的身体,试图渗透他的识海,将他同化进这片文字的海洋。
他立刻运转功法,清气流转,护住周身,将那同化之力排斥在外。但那股力量源源不绝,如同置身于深海,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
就在这时,前方流淌的文字洪流中,突然分离出大量的字符,它们在空中迅速组合,化作一个个身披儒衫、面目模糊、手持戒尺或书卷的“书生”虚影!这些虚影发出无声的嘶吼,带着一股“卫道”般的偏执气息,朝着张大山蜂拥而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天师合伙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天师合伙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