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深秋,寒露时节。广西都安县安阳镇,民和街50号那扇沉重的木门,在清晨浓重的雾气里,发出“嘎吱”一声艰涩的呻吟,如同锈蚀多年的门轴。64岁的石瑞拖着两条僵硬如枯枝的腿,费力地挪出门槛。门前,两只憨态可掬却蒙着露水的石雕小狗,静默地蹲守着破败的家门。就在那冰冷潮湿的石阶上,一个破旧的竹篮闯入眼帘。篮中,一个刚满月的男婴小脸冻得微红,哭声细若游丝,几乎被晨雾吞噬。篮里仅有一张纸条,已被露水洇湿,字迹模糊却清晰写着:“1976.10”。
石瑞家只有老夫妻二人。大房妻子早年随他那飞黄腾达的二弟远渡重洋,音信渐杳,终至断绝。二房所生的女儿石秀兰嫁在乡下穷苦人家,唯有年节才得空回来探望。这栋宽三米五、破旧的两层半木楼,是他唯一的产业和栖身之所:底层自住,楼上几间所谓“客房”常年空置积尘,顶上的小阁楼更是堆满了杂物。小客栈生意凋零,生活拮据。早年,二弟在海外发达时,曾在大灾荒年间辗转托人送来救命的粮食药品,让石瑞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然而,1964年一场离奇变故,二弟石松骤然陷入深度昏迷,形同活死人,海外石家顿时风雨飘摇,接济就此彻底断绝(其中亦有十年特殊时期的阻隔)。石瑞的日子,再次沉入困顿的泥潭。
石瑞弯下疼痛的腰,小心翼翼地抱起竹篮里冰凉的襁褓。说也奇怪,接触到老人带着体温的怀抱,那微弱哭泣的婴儿竟奇异地安静下来。石瑞低头看去,正撞上婴儿初睁的双眼。那眼神,绝非寻常婴孩的懵懂无知,里面竟混杂着一丝惊愕、一片茫然,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历尽沧桑后的疲惫与洞悉?石瑞心头猛地一悸。再看婴儿的眉宇轮廓,一股强烈的熟悉感如电流般瞬间击中他——这模样!“唉…苦命的娃儿…”老人长长叹息一声,“留下吧,就叫……石峰。”
**老宅岁月与蹒跚成长**
石瑞的小旅店依旧门庭冷落,生计主要靠几个长住的货郎和偶尔投宿的山民勉强维持。收养石峰后,这沉寂如古墓的老宅,总算添了几分活气。石瑞的腿脚愈发不灵便,走路时身体摇晃得厉害,仿佛随时会散架,但他仍咬牙,用枯瘦的手尽力照顾着襁褓中的小石峰。石峰就在爷爷蹒跚佝偻的背影里,在老屋弥漫的陈年木头和淡淡霉味的气息中,一天天悄然长大。
石峰四岁那年,石瑞的腿疾如洪水决堤般急剧恶化,几乎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日常挪动全靠一把吱呀作响的破旧藤椅。旅店的经营更是雪上加霜,陷入绝境,全赖几位念旧的老住客和邻里偶尔的接济度日。石瑞终日蜷在藤椅里,浑浊的目光追随着院子里蹒跚学步的小小身影,或是看石峰蹲在地上,好奇地摆弄客人遗落的小物件。当阳光透过天井,斑驳地洒在石峰稚嫩专注的小脸上时,石瑞恍惚间又会捕捉到那股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那眉眼鼻梁的线条,竟依稀勾勒出某个至亲年轻时的轮廓!但这念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丝涟漪,很快便被现实的沉重忧虑和身体无休止的疼痛彻底淹没。“老了,眼花了,想多了…”老人摇着头,喃喃自语,只当是暮年思亲心切产生的幻影。
这栋木楼,构成了石峰幼年探索的全部世界:
* **阴郁厅堂与“长椅”:**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便是宽三米五的昏暗厅堂。最显眼的,是正中央墙边那口棺材——这是当地壮族,稍有家底老人的习俗,五六十岁便早早备下,既是“寿材”,也是体面的象征。但对幼小的石峰和偶尔来玩的邻家孩童而言,它冰凉、宽大、方正,不过是一张奇特的“长椅”或“高台”。他们常常费力地爬上去,又滑下来,把它当作玩打仗游戏的“堡垒”,懵懂无知地在其上留下孩童的印记。
厅堂后一条通道,通道侧是石瑞老夫妇居住的房间。后面通往一个小天井。天井里,一口巨大的粗陶水缸常年占据角落,承接储存生活用水。
天井后面是简陋的灶屋,烟熏火燎,兼作饭堂。再往后,便是用竹篱围起的鸡舍,终日弥漫着家禽特有的气味。
* 一架木楼梯吱呀作响地通往二楼。二楼有三间挂着“客栈”客房名头的房间,却大多空置。还有一架更陡的木梯,通向低矮阴暗的阁楼,那里是杂物和灰尘的王国。在原本的时空里,石峰七岁后,就独自住进了二楼最小的那间小屋。
**惊雷乍响与老宅新生**
春天,一声惊雷炸响在沉寂的民和街。一封海外加急电报如疾风般送达50号:昏迷长达十二年的二弟石松,竟在1976年奇迹般苏醒!如今,他已摇身一变,成为海外巨贾,更获封某国亲王尊位!此番受高层委托,携巨资投资建设革命老区(都安、百色、南丹),其麾下得力干将李、丁二人带队,风尘仆仆进驻安阳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