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三月初,凉州的春意在冰雪消融后悄然蔓延。西都城外的田野里,嫩绿的麦芽尖顶破湿润的土壤,带着几分怯意却又坚定地向上生长,仿佛在努力挣脱冬日的束缚;田埂上的蒲公英、荠菜花星星点点,白的似雪,黄的如金,风一吹便轻轻摇曳,将细碎的花瓣洒在新翻的泥土上,添了几分生机,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花香。
城内百姓扛着崭新的铁犁、木耙涌向良田,这些农具多是西都工坊新造的,铁犁的刃口打磨得锋利锃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木耙的齿距均匀规整,把柄处还裹了防滑的麻布。比起旧农具,新家伙轻便近三成,用起来省力不少。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农扛着新犁,走得比年轻小伙还快,他边走边跟身旁的人感叹:“这新犁就是好!去年用旧犁翻一亩地要半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今年这新犁,一个时辰就能翻完,还翻得深,能把底肥盖得严严实实!” 身旁的人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耕牛的哞叫、农师的指导声与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织成一曲热闹的春耕乐章。农师老李扛着锄头穿梭在田埂间,灰布衣裳上沾了不少泥土,却毫不在意。见农户王二扶着犁歪了方向,他连忙快步上前,伸手扶住犁柄:“王二,你这犁要扶稳,犁尖往左边偏半寸,才能把土翻匀,种子撒下去才好扎根发芽!” 王二连忙调整姿势,他六岁的小儿子则在田边追逐彩蝶,手里攥着刚摘的野花,清脆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引得路过的农妇们纷纷发笑。春耕的热闹景象映着暖融融的阳光,每一处都透着蓬勃的生机,仿佛连风都带着希望的味道。
而百里外的煌中与临羌,建城工地更是热火朝天。上万壮丁分成两队,一队在城外青石山上开采石材,凿子与锤子撞击石块的 “叮叮当当” 声此起彼伏,如同欢快的节奏;壮丁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满是汗水,顺着肌肉的纹路往下淌,却没人叫苦,只偶尔喝口随身携带的水,便又埋头干活。一块块规整的青石板被绳索捆好,由四五个壮丁抬上牛车,牛车轱辘 “吱呀” 作响,缓缓朝着城基方向驶去,车轮碾过路面的痕迹,很快被后续的牛车覆盖。
另一队则在城基处夯土砌石,十几人一组握着丈余长的夯锤,夯锤的底部裹着厚实的铁皮,随着 “嘿哟、嘿哟” 的号子声,重重砸在黄土与石灰混合的泥浆上。泥浆被砸得紧实,溅起细小的土粒,落在壮丁们的脸上、身上,他们却笑着抹一把,继续发力。负责砌石的工匠蹲在城基旁,眯着眼将青石板一块块对齐,再用木勺舀起泥浆填补缝隙,动作熟练而细致,生怕出半点差错 —— 这城墙关乎两族百姓的安稳,容不得丝毫马虎。
滇吾与巴图时常并肩站在高处,望着渐渐成型的三丈高墙。滇吾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的苍狼佩饰,那是烧当羌首领的象征,佩饰上的狼头雕刻栩栩如生。他眼中满是对安稳生活的期盼,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等这城墙建好,咱们烧当羌的孩子,再也不用跟着部落四处迁徙,冬天不用再怕风雪把帐篷吹塌,夏天不用再怕暴雨淹了住处。”
巴图点头附和,目光落在远处忙碌的族人身上 —— 壮丁们抬着青石板,虽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格外开心。“是啊,” 巴图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以前咱们住帐篷,刮大风的时候,整夜都不敢睡,怕帐篷被吹走,只能抱着孩子缩在角落里;现在有了这城墙,以后就能像汉人一样,有安稳的家,有能挡风遮雨的城墙,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了。”
几日后,西都县衙议事厅内,陈宇正坐在主位上,听纪纲与于谦汇报近期军情民生。纪纲手持竹简,语气沉稳:“主公,金城郡暂无异动,韩遂的兵马仍驻守在金城郡主城及周边关隘,未向边境增兵。但斥候回报,韩遂与马腾近期往来频繁,马腾上月还派使者送了百匹战马给韩遂,两人私下在陇西边境会面两次,具体商议何事,斥候暂时未能打探清楚。”
于谦紧接着补充,手中捧着一本摊开的账册,账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主公,西都百姓已达六千,上个月又有三百流民归附,多是从武威郡、张掖郡逃来的,城内空置的房屋已全部住满,后续流民需在城南空地新建民房安置。巡防营新增两千兵卒,其中一千五百人是羌胡青壮,五百人是流民,经霍去病将军两个月的严格训练,已能熟练使用刀枪弓箭,骑兵规模也因烧当羌新送的两百匹战马,将扩至两千两百人。”
陈宇闻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目光落在案几上的《西平郡舆图》上 —— 舆图上 “安夷”“长宁” 两个地名用红笔圈了出来,格外醒目。他沉吟片刻,抬头看向纪纲,语气坚定:“煌中、临羌的城墙已在建,用不了多久便能完工,眼下该处理安夷、长宁的事了。纪纲,你从府衙里挑两个机灵、嘴稳的差役,让他们给我送两封手书到安夷柳渊、长宁赵嵩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无双:开局召唤霍去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无双:开局召唤霍去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