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努力,一片占地两亩的 “生态防护林” 拔地而起。榕树枝繁叶茂,柏树挺拔苍翠,在阳光下泛着嫩绿生机。陈奇再次用特殊物质探测仪测量,特殊物质浓度从火灾后的严重超标降至安全标准,土壤中的电磁辐射也恢复正常。
“环境基本恢复了,但还需定期养护。” 陈奇对负责后续维护的志愿者说道,“每月要过来修剪枝叶、补充特殊修复材料,确保防护林持续发挥作用。”
四、病榻托孤,使命传承
修复工作完成后,陈建国和陈奇赶到泉州第一医院,看望病情加重的林通。经过连日劳累和肺疾复发,林通的身体已极度虚弱,脸色苍白,呼吸微弱,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看到儿子和孙子走进病房,林通缓缓睁开眼睛,示意护士拔掉呼吸机,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建国,小奇,扶我起来…… 有东西要交给你们。”
陈建国和陈奇小心翼翼地将林通扶起,在他背后垫上枕头。林通颤抖着伸出手,从床头柜抽屉中取出一个泛黄的布包,里面是一本线装书 —— 正是他耗费三年心血撰写的《闽南生态修复要义》第三篇,封面上用毛笔写着 “现代护境术” 四个大字。
“这是…… 我这辈子最后一点心血……” 林通的声音断断续续,“里面记录了我对‘传统生态智慧 + 现代科技’的思考,包括环境监测、修复技术创新、危机应对的方法…… 还有我对海峡两岸生态联合保护的建议……”
他将书递给陈奇,枯瘦的手紧紧握住孙子的手:“小奇,爷爷老了…… 守不动了…… 以后,这片土地是你们的了,安宁也是你们的了…… 记住,保护的根在民心,护境的本在爱乡……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守住初心,守住同胞情谊……”
陈奇接过《闽南生态修复要义》第三篇,书页上还残留着林通的体温和墨香。他强忍泪水,重重地点头:“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安宁!”
林通看着陈奇坚定的眼神,又看向陈建国,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缓缓闭上眼睛,手从陈奇手中滑落,呼吸永远停止在这一刻。病房内,陈建国和陈奇的哭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诉说着无尽的悲痛与不舍。
五、全民悼念,精神永存
林通逝世的消息公布后,闽南大地陷入悲痛。海峡两岸民众自发以各种方式悼念这位守护闽南地区半个世纪的老人:开元寺僧众连续三天诵经祈福;天后宫前摆满鲜花与挽联,挽联上写着 “一生守护,千秋留名”“生态守护者,安宁奠基人”;台湾地区人士也在台南开元寺举行追思会,缅怀林通为两岸生态交流与地区守护做出的贡献。
联盟在开元寺举办隆重追悼大会,两岸文化界代表、民企负责人、青年志愿者和民众共数千人参加。追悼会上,陈奇捧着《闽南生态修复要义》第三篇,哽咽着宣读林通的遗愿:“爷爷毕生的心愿,是看到这片土地永续、两岸安宁。他把这份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定当不负所托!”
追悼大会通过网络全程直播,观看量突破 3000 万,两岸网友纷纷留言:“林老一路走好,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和联盟一起,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安宁!”
六、薪火相传,和平永续
林通逝世一个月后,闽南生态保护联盟在开元寺千年古柏下,举行 “守护使命传承仪式”。陈奇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闽南生态修复要义》全套典籍,在两岸民众见证下,正式接过林通的守护使命,成为新一代守护者。
仪式上,陈奇公布林通生前提议的 “海峡两岸生态联合保护基金”,并将此前发现的境外势力与某些组织 “隐性合作” 证据,交由两岸共同组成的 “生态监督委员会”,由委员会根据区域发展情况,适时公布证据,遏制破坏行为。
台南开元寺住持代表台湾地区发言:“林通先生用一生践行了‘守护家园’的誓言,我们台湾地区将继续与闽南联盟紧密合作,传承林老遗志,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维护两岸安宁。”
仪式结束后,陈奇带领两岸青年守护者,来到洛江 “生态防护林” 前,种下象征 “传承” 的榕树幼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闽南生态修复要义》第三篇上,书页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 那是林通对后辈的嘱托,也是对安宁的期盼。
远处的海峡风平浪静,两岸货轮穿梭,渔民劳作;闽南大地上,生态环境稳定,宫庙钟声悠扬,学校书声琅琅,工厂机器轰鸣 —— 这是林通毕生守护的景象,也是陈奇和新一代守护者将用生命扞卫的未来。
陈奇站在榕树苗前,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默念:“爷爷,您放心,这片土地会永远稳固,安宁会永远永续。我们这代人,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林通的回应,在闽南的大地上回荡不息。
喜欢闽南风水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闽南风水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