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方舟级”的成功具现,标志着林风舰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接下来的日子,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对这艘巨舰的测试、磨合以及资源整合上。
首先进行的是动力与机动性测试。在林风磅礴的寂核炁支持下,“方舟级”尾部的主推进器首次点火。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种低沉的、仿佛空间本身在震颤的嗡鸣。幽蓝色的离子光流如同星河倒卷,推动着这艘质量惊人的巨舰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加速。
“航速0.1c……0.2c……0.3c……稳定在0.4c!”灵芝汇报着数据,声音中充满了新奇与兴奋。如此庞大的舰体,却能达到这般高速,全靠其内部高效的能量传导和先进的推进技术。
短距战术跃迁系统也进行了数次测试,冷却时间确认为5分钟,应用在战术规避和阵型调整上,无疑是一张王牌。
而长途跃迁,则是“星界漫游者”协议跃迁引擎的任务了。
防御测试更是令人咋舌。
星璇自告奋勇,用她的“星屑”副炮对“方舟级”的护盾进行了数轮齐射。
冰川蓝的粒子光束轰击在那层看似轻薄、实则坚韧无比的“不朽之根”护盾上,仅仅激起了一圈圈柔和的光晕涟漪,能量读数显示护盾损耗微乎其微。
按照模拟计算,其确如设计一般,足以硬抗泰坦级主炮的数十次齐射。
而“星木年轮”自修复装甲在受到模拟损伤后,更是在灵芝的引导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着纳米级的重构与修复,每秒1%的结构恢复速度,意味着除非遭到瞬间的、超越阈值的毁灭性打击,否则这艘方舟几乎就是不朽的存在。
真正的重头戏,在于其核心的工业与后勤能力。
林风下令,将之前“工蚁”集群日常采集积累的大量低品位矿石,投入“星尘熔炉”。
只见“方舟级”侧舷的巨型虹吸阵列开启,产生强大的定向引力场,将堆积如山的金属碎块、岩石吞噬进去。
熔炉内部,模拟星尘环境的高温高压以及奇特的寂核炁催化场同时作用,这些杂乱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被分解、提纯、重组。
“转化效率确认:1吨残骸产出0.7吨标准纳米合金!”
“日处理量峰值:五百万吨!当前稳定运行处理量:三百万吨!”
“合金预计产出:每小时约八千七百五十单位!”
看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的林风,也感到一阵心潮澎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仅仅这一艘“方舟级”,其日常的“垃圾处理”产能,就足以支撑起一场中等规模舰队战的消耗补充!
让“灵芝·方舟级”自动开采一天就能收获十几万单位合金,这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资源瓶颈问题。
紧接着,“万物织构”维度工厂进行了首次运行。
林风选择了墨凰麾下“飞蝗”级拦截机的标准模块作为测试对象。
在消耗了对应的寂核炁和材料后,位于“萌芽”制造舱的“创世织机”模块开始工作。
没有火花四溅的焊接,没有复杂的组装线,只有一道柔和的光芒扫过材料堆,如同3D打印机一般,一架完整的、闪烁着金属寒光的“飞蝗”拦截机就在预设的平台上被直接“编织”了出来,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一分钟!
“舰体模块制造速度确认:巡洋舰级别预估一小时,战列舰级别预估六小时。大型舰船同步制造上限:三艘。”灵芝汇报着,语气中充满了创造者的自豪。
这意味着,在远离联邦后勤的陌生星域,林风的舰队也具备了自主“爆兵”的能力!只要资源和李风的寂核炁跟得上,他就能像滚雪球一样,快速扩张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强大的无人舰队!
“生命织网”维修网络也进行了小范围测试。
墨凰释放了一架故意受损的“蝉戟”侦察机,“方舟级”释放出的无形寂核炁修复纳米云将其笼罩,只见其机身上的破损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结构值飞速恢复,效果堪称奇迹。
经过一连串紧锣密鼓的测试,“灵芝·方舟级”的各项性能均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预期。它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一个移动的基地、一个超级工厂、一个不沉的维修港、一个战略级的支援平台。
舰队核心会议上(在“方舟级”那堪比城市广场的中央生态园“果实”内的小庭院里举行),林风看着身边三位气质各异却同样光彩照人的舰娘,做出了下一步决策。
“灵芝,因为这新舰体不是你诞生记忆中所存在过的,所以你继续熟悉和优化‘方舟级’的各项系统,特别是‘万物织构’和‘星尘熔炉’的协同效率。同时,开始利用现有资源,全力生产标准合金和稀有晶体,为墨凰和星璇的改造积累‘弹药’。”
“是!指挥官!”灵芝用力点头,眼中燃烧着干劲的火焰。
“墨凰,”林风看向慵懒倚靠在生态树下的航母舰娘,“你的‘凰级’航母最终设计必须推翻原有的蓝图,重新设计。参考‘方舟级’的成功经验,我需要你在一个月内,拿出可执行的、尽可能优化的最终蓝图。资源方面,无需再担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际:从维修舰开始的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际:从维修舰开始的星辰大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