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斜斜地洒在“红光机床厂”的旧厂房上,斑驳的铁锈在砖墙上爬成纵横的纹路,墙角的野草从裂开的水泥地钻出来,晃着细碎的白花——这里就是市里今年最受瞩目的旧厂区改造核心项目现场,也是林砚和苏清媛此刻站着的地方。
“你看这栋主厂房,钢构骨架还很完整,只要做除锈加固和防腐处理,就能改造成文创展厅。”林砚指着面前三层高的红砖建筑,手里的平板调出提前画好的三维模型,“北面那片仓库区,规划成智慧停车场,用咱们东方智造的无人值守系统,车位利用率能提高三成。”
苏清媛凑过来看模型,指尖轻轻点在“文创展厅”的标注上:“我爸昨天还跟我聊,说清和建设做了二十年市政工程,最擅长旧建筑改造,但在智慧化和环保技术上一直缺个突破口——你们东方智造的技术,正好能补上这块短板。”
她口中的“清和建设”,正是苏家经营了两代的家族企业,在本地建筑行业根基深厚,却因近年新兴科技企业的冲击,急需转型。而林砚创办的“东方智造”,虽以智能技术和环保方案为核心竞争力,但在大型项目的落地施工和本地资源协调上,远不如清和建设有优势。
两个月前,旧厂区改造项目招标文件刚发布,林砚就找到了苏清媛——两个多月并肩查玄门盟的默契,让他们不用多言就懂彼此的顾虑与期待。“联合投标”四个字,几乎是两人异口同声说出来的。
“叮”的一声,苏清媛的手机收到一条微信,是清和建设的项目总监发来的:“苏总,宏远集团那边有动作了,听说他们找了之前给玄门盟做过配套的施工队,还在业内散布消息,说咱们清和跟东方智造合作是‘小作坊凑数’。”
林砚凑过来看了眼消息,眉头微挑:“宏远集团?就是去年靠玄门盟关系抢了‘城南产业园’项目的那家?”
“就是他们。”苏清媛收起手机,语气里带着一丝冷意,“他们老板张宏远跟王怀安之前走得近,玄门盟倒了之后,宏远的资金链一直紧巴巴的,这次旧厂区改造项目,他们肯定想靠‘低价竞标+偷工减料’翻身。”
两人沿着旧厂区的主干道往回走,脚下的碎石子发出“咯吱”的声响。林砚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一栋矮楼:“那是之前的锅炉房吧?我记得招标文件里要求,改造后要保留原有烟囱,做成标志性景观——咱们可以在烟囱上装光伏板,既能发电,晚上还能通过灯光投影展示机床厂的历史,这绝对是投标方案的亮点。”
苏清媛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清和之前做过类似的历史建筑保护项目,有成熟的施工团队,你们负责光伏板和灯光系统的技术整合,咱们正好无缝衔接。”
回到东方智造的办公室时,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一边是东方智造的技术骨干,捧着笔记本电脑调试模型参数;另一边是清和建设的工程师,手里拿着旧厂区的地质勘察报告,正低声讨论施工难点。
“林总,苏总!”东方智造的技术总监陈阳迎上来,递过一份报告,“咱们之前说的‘雨水回收+土壤修复’方案,成本核算出来了,比传统方案低8%,而且能达到国家一级环保标准,刚才已经跟清和的工程师确认过,施工周期能控制在18个月内。”
苏清媛接过报告,快速翻到成本明细页:“宏远要是想打价格战,咱们这个成本优势足够了——但他们肯定会在技术上找茬,比如质疑咱们的光伏系统稳定性,或者说土壤修复技术不成熟。”
林砚点点头,打开投影,调出一组数据:“这是咱们跟中科院合作做的土壤修复实验数据,连续三个月监测,重金属含量下降了92%,完全符合标准;光伏系统在去年台风天里,咱们在滨海新区的项目已经验证过,抗风等级达到12级,稳定性没问题。”
会议开到傍晚,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办公室里的灯一盏盏亮起。苏清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刚想起身倒杯水,就看到林砚端着一杯温好的蜂蜜水走过来:“别太累了,标书还有三天才提交,咱们分阶段做,来得及。”
杯子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苏清媛心里一暖,抬头看向林砚——他眼底有淡淡的青黑,显然也是熬了好几个晚上,但眼神依旧亮得像有光。“你也一样,别总盯着技术参数不放,陈阳他们能搞定的。”她接过水杯,轻声说。
两人站在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苏清媛突然开口:“我小时候常跟我爸来红光机床厂,那时候这里特别热闹,每天早上都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门口的早餐摊排着长队。”
林砚侧头看她,听她继续说:“后来机床厂倒闭了,我爸说,那是他第一次觉得,老行业不跟上时代,就会被淘汰。现在咱们能一起改造这里,好像……也算圆了他一个心愿。”
“不止是你爸的心愿。”林砚轻声说,“这个项目要是做成了,能带动周边三个社区的就业,还能把老工业文化保留下来——咱们做的不只是一个项目,是给这座城市留一段记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方圣人京华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东方圣人京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