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慨然之情油然而生。蔡邕挺直了原本有些佝偻的腰背,肃然道:“温侯心系黎庶,邕岂敢推辞!此事关乎数千人温饱,邕必竭尽所能,督促工匠,推广新犁,以解春耕燃眉之急!” 文姬看向父亲,眼中带着一丝担忧,但更多的是支持。
“如此,便有劳先生了。”吕布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正事谈毕,一名信使匆匆赶来,将一封密封的帛书交给高顺。高顺验看后,转呈吕布。
吕布拆开,快速浏览。是贾诩从安邑发来的军报。上面详细分析了曹操回师兖州后的动向:血腥清算已近尾声,屯田令已颁布,流民被强力组织起来……种种迹象表明,曹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实力,稳定内部。帛书最后,贾诩用谨慎的笔触写道:“……曹孟德行事,睚眦必报。内部稍定,兵锋恐指向河内。陈公台处压力日增,请主公早做绸缪。”
吕布将帛书递给高顺,面色沉静如水,看不出丝毫波澜。
高顺看完,眼神锐利起来:“曹操若来,必是恶战。洛阳新立,营垒未固,需加紧防范。是否从河东再调些粮秣过来?”
“准。令文和(贾诩)统筹调度。”吕布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处那些正在艰难垦荒的流民,和地上那副新犁的图样,“工坊打造兵甲之余,分出一部分人手,优先打造此犁。春耕,亦是战备。”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几日后,第一批粗糙但结构无误的曲辕犁被打造出来。蔡邕不顾年迈,亲自带着工匠和几名识字的流民头领,来到刚刚清理出的田埂边。文姬也随行在侧,她虽不便亲自下地,却细心将父亲讲解的要领、匠人的反馈、流民的疑问一一记录于简上,以备后续改进与传播。
春风拂过蔡邕花白的胡须,他挽起袖子,亲自扶犁示范。新犁入土果然省力许多,犁出的沟壑也更深、更整齐。围观的流民们从一开始的疑惑张望,渐渐变为惊异,最终爆发出阵阵议论和希冀的惊叹。
“蔡公大才!此犁真乃神器也!”
“今年……今年或许能多收些粮谷了!”
蔡邕停下,微微喘息,看着手中这具蕴含着“温侯奇思”和新希望的木犁,又望向远处残阳下正在督促营建工事的吕布的身影,目光复杂。文姬走到父亲身边,递上一杯清水,轻声道:“父亲,此物若得推广,活人无数,亦是功德。”她的目光也追随着那个高大的身影,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这位温侯,似乎与传闻中那个纯粹的武夫,有所不同。
废墟之上,生机如同顽强的野草,在铁与血的缝隙里,挣扎着探出头来。而远方的威胁,如同地平线上正在积聚的乌云,无声却沉重。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