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外黑水县有个叫靠山屯的村子,村子往北十里地,有片荒芜的盐碱地,当地人叫它“白眼窝”。白眼窝边上住着一户人家,当家的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名叫马老三。
马老三祖上是闯关东来的,在这片地上已经住了三代。他爹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儿啊,这块地虽是盐碱荒芜,却是咱家的根脉所在。地头那棵老槐树下,住着保家仙黄三太爷,逢年过节莫忘了供奉,切记不可怠慢。”
马老三嘴上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他性子贪婪,总嫌这片地贫瘠,种啥啥不长,养啥啥不肥。眼见邻村的地主一个个发了家,他心里跟猫抓似的难受。
这年腊月二十三,马老三赶着马车从镇上办年货回来。车上装着香烛纸钱,还有两坛烧刀子,一条猪后腿。天色渐晚,北风卷着雪沫子直往脖领里钻。马老三扬起鞭子抽了下那匹老马,想快些赶回家去。
行至半路,忽见前方雪地里蹲着个黑影。走近一看,竟是个穿黄褂子的小老头,蹲在路当中瑟瑟发抖。
“老人家,这大冷天的,你咋蹲在这儿?”马老三勒住马问道。
小老头抬起头,露出一张尖嘴瘦腮的脸,眼睛滴溜溜转着:“这位大哥,老朽是往靠山屯去的,走不动了,能否捎我一程?”
马老三本不想多事,但见这老人实在可怜,便让他上了车。小老头轻飘飘的,上车时几乎没压下车板。马老三心里奇怪,却也没多问。
行了一程,小老头突然开口:“马老三,我知道你心里憋屈。你家那地本是风水宝地,只是你没找到窍门。”
马老三一惊:“您咋知道我名字?”
小老头嘿嘿一笑:“我不光知道你名字,还知道你曾祖马守业当年在此落户时,得过黄仙指点,约定三七分成的规矩,如今你已经三年没供奉了。”
马老三心里发虚,嘴上却硬:“什么黄仙黑仙的,都是老辈人瞎传的。”
小老头不再言语,到了白眼窝地头,他下车时突然说:“马老三,你那老马明日必有一劫,若见它变鱼,莫要惊慌,那是你的造化到了。记住,得了好处,莫忘根本。”说罢,一闪身就消失在老槐树后。
马老三揉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赶着车回家,也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谁知第二天一早,马老三的儿子栓柱慌慌张张跑进屋:“爹,不好了!咱家那老马不见了!”
马老三赶到马棚,只见马槽里空空如也,地上却有一行湿漉漉的脚印,直通屋后池塘。寒冬腊月,那池塘本该结着厚冰,此刻却雾气蒸腾,水面荡漾。
突然,池塘中哗啦一声,一道影子跃出水面。马老三定睛一看,竟是条三尺来长的大鲤鱼,鳞片在晨光下闪着奇异的光泽。
“爹,你看这鱼的眼睛...”栓柱颤声道。
马老三细看,那鱼眼竟像极了自家老马的眼睛,含着泪光,直勾勾盯着他。他猛然想起昨夜小老头的话——“若见它变鱼,莫要惊慌”。
马老三心念电转,立刻吩咐栓柱拿渔网来。父子俩费了好大劲才将鱼捞上来,那鱼也不挣扎,只是偶尔摆尾,发出类似马嘶的怪声。
当天下午,马老三将鱼拉到县城酒楼,卖了个惊人的价钱。掌柜的说从未见过如此肥美的鲤鱼,约好再有这样的货,直接送他来。
马老三揣着银元回家,心里乐开了花。他不但不害怕,反而觉得这是老天爷开眼,让他时来运转。至于小老头说的“莫忘根本”,早被他抛到脑后。
此后数月,马老三家的牲畜接二连三变成鱼。一头牛变成了一条巨大的青鱼,两只羊变成了两条鲫鱼,连看家狗都变成了一只肥硕的鲶鱼。
马老三靠卖鱼发了财,盖起了青砖大瓦房,买下了邻村百亩好地,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马老爷。村里人背后议论纷纷,说马老三是得了邪财,迟早要遭报应。马老三听了不屑一顾,只觉得这些人是在眼红。
这年端午,马老三在新宅大摆宴席,招待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酒过三巡,他得意洋洋吹嘘起自己的发家史,却把黄仙指点的事一字不提。
正热闹时,管家慌慌张张跑进来:“老爷,不好了!咱家粮仓里的粮食...都、都变成鹅毛了!”
马老三跌跌撞撞跑到粮仓,推开仓门,只见漫天鹅毛飞舞,本应堆满粮食的仓里,只剩下一群白鹅,嘎嘎叫着。
“这、这是怎么回事?”马老三目瞪口呆。
更奇的是,这些鹅见了马老三,竟齐声叫起来:“不忘根本!不忘根本!”叫声怪异似人语。
客人们围过来看热闹,见状无不骇然。有人悄声说:“这是得罪保家仙了!”一时间,宾客四散,马老三成了笑柄。
当夜,马老三独自喝闷酒,忽见烛影摇曳中,那个黄褂小老头又出现在面前。
“黄三太爷...”马老三这下认出来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小老头摇头叹息:“马老三,我念你祖上诚信,本想点拨你发财。那白眼窝下其实有一地下暗河,河中鱼群甚多。你家牲畜熟悉地下水流声,我略施小术,让它们化身入河引鱼,你得了鱼,它们自会返回原身。谁知你贪得无厌,连看家狗都卖了,如今法术反噬,粮仓变鹅园,只是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