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罕默德迎上前去,热情地与阿凡提握手寒暄,然后侧身将他们请进了店里。
餐厅里只亮着一半的灯,桌椅上蒙着薄尘,墙角的空调外机早已停转,只有一台老旧的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着。
默罕默德给他们倒上薄荷茶,茶杯边缘还沾着一点茶渍,他局促地用袖口擦了擦:“杨总,实在不好意思,店里好久没客人了,连杯子都没怎么洗……”
杨晓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薄荷的清凉中带着点苦涩,像极了眼前的处境。她放下杯子,看向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先生,我听说你这家店开了十五年?”
“是,十五年了。”提到这个,默罕默德的眼睛亮了亮,“我父亲以前就是开餐馆的,这店是他传给我的。最火的时候,每天中午都要排队,连政府的官员都来我这吃烤全羊。”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叹了口气,“可现在……上个月我女儿要交学费,我都差点拿不出钱。”
杨晓英的心被揪了一下。她想起自己刚和史国栋创业的时候,夫妻俩在重庆的巷子里开了家小火锅店,冬天没有暖气,就靠火锅的热气取暖,那时候再难,也没放弃过。
“默罕默德,”她往前探了探身,眼神坚定,“我想帮你把店盘活。我们把中国川渝的火锅引进来,再加上中国的十四大菜系的中餐菜品引进来,你觉得怎么样?”
默罕默德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杨总,我知道中国菜好吃,可也门这边的人,吃惯了羊肉和馕,能接受麻辣的火锅吗?而且……我现在手里没多少钱,装修、进货都需要钱,我……”
他的话没说完,但杨晓英明白他的顾虑。阿凡提在一旁补充道:“杨总,不止默罕默德,我联系的另外几家店老板,也都担心口味不适应,还有资金的问题。他们怕投了钱,最后还是赚不到钱。”
杨晓英沉默了。她原本以为,只要把好的项目带过来,就能得到支持,却忘了这里的人经历过战乱,早已没了冒险的勇气。
夜色渐深,萨那的街道上亮起了零星的路灯,昏黄的光线下,她看着默罕默德愁苦的脸,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
破局在先尝试吃之后,出现破局的曙光。
那天一早,天气晴朗。杨晓英就让小陈联系沙特的供应中心,加急运一批火锅底料和预制菜过来。
阿凡提看着她忙前忙后,忍不住问道:“杨总,您这是要做什么?”
“既然他们担心口味,那我们就先让他们尝一尝。”杨晓英一边整理着刚打印出来的菜单,一边说,“我打算在默罕默德的店里搞一场试吃会,邀请附近所有有意向的店主来尝尝咱们的火锅和中餐,再跟他们详细说合作方案。”
阿凡提眼睛一亮:“这主意好!也门人生性热情,只要尝得满意,说不定就愿意合作了。”
可试吃会的准备过程,又出了岔子。默罕默德的店里没有适合煮火锅的桌子,厨房的灶台也老旧不堪,连抽油烟机都坏了。
小陈看着满是油污的厨房,皱着眉说:“杨总,这条件也太差了,煮火锅的时候油烟肯定散不出去,客人怎么吃啊?”
默罕默德站在一旁,脸涨得通红:“我……我也没办法,之前没钱修这些东西。”
杨晓英没说话,走到厨房门口看了看,又绕着餐厅转了一圈,最后对阿凡提说:“你能不能联系当地的装修队,先把厨房的灶台修一修,再在大厅里隔出一个小区域,放两张临时的火锅桌?费用我来出。”
“杨总,这怎么好意思……”默罕默德急忙说。
“没事,”杨晓英笑了笑,“就当是我们合作的前期投入。等店盘活了,你再慢慢还我。”
默罕默德看着她,眼眶忽然红了。他在萨那开了十五年店,见过不少商人,却从没见过有人愿意为一个快倒闭的餐馆这么上心。
时光荏苒,短短三天转瞬即逝,备受瞩目的试吃会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为了这次试吃会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杨晓英可谓是煞费苦心。
她不仅提前与沙特的供应中心取得联系,还特意嘱咐他们务必挑选最新鲜的牛羊肉和蔬菜运送过来。
当这批来自沙特的食材抵达时,杨晓英亲自前往检查,确保每一样都是品质上乘、新鲜可口的。
此外,她还别出心裁地准备了几箱自热火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上午十点,受邀的六名店主陆续赶到,看着餐厅里临时搭建的火锅区,脸上都带着疑惑。
“杨总,这就是中国的火锅?”一个叫哈桑的店主指着冒着热气的铜锅,好奇地问。他的餐馆主要卖也门传统的炖菜,现在每天也没几个客人。
“对,这是川渝的圆心火锅,中间是清汤,周围是麻辣锅底,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杨晓英说着,夹起一片羊肉放进麻辣锅里,烫熟后递给哈桑,“你尝尝,说不定会喜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