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明日上映,该做的都已做完。接下来,就看作品本身的实力了。
月票双倍期间,别忘了去活动中心试试手气!
"首日票房出来了吗?"
"正在联系院线,应该快了。"
会议室里,弧光各部门主管坐立不安地等待着。
首座的孟浩倒是气定神闲,任由下属们小声议论。
他们在等待《心理罪·城市之光》的首日票房数据。
8月17日周五恰逢七夕,本是个绝佳档期。可惜这部刑侦犯罪片里,男主角的"未婚妻"还死了。
零点场票房突破两千万,虽未刷新纪录,但表现依然亮眼。
更重要的是,观众反馈普遍良好,未见大规模负面评价。
对孟浩团队而言,这已是阶段性胜利。不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正式上映后的票房走势才是关键。
会议室里,众人看似闲聊,目光却频频投向影视部经理。被全场紧盯的经理如坐针毡,不断查看手机等待消息。
“叮——”
提示音终于响起,所有人瞬间打起精神。连一直保持沉稳的孟浩也转过座椅,目光灼灼地望向属下。
“孟总,院线数据到了!”
“多少?”
“正式场8200万!加上零点场,首日总票房破亿!”
话音落下,会议室先是一静,随即响起此起彼伏的舒气声。
此前《灵魂摆渡·黄泉》虽获成功,但毕竟是网大。而这次《心理罪·城市之光》是实打实的亿元级院线项目,集结了弧光顶尖团队,更承载着老板的厚望。若票房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所幸结果远超预期——原定6000万达标、8000万即算成功,如今竟直接冲破亿元大关。
这两千万的差额意义非凡:不仅提升收益空间,更标志着影片的爆款潜质。凭借这份成绩单,片方可与院线协商增加排片,形成票房增长的良性循环。只要口碑稳住,后续只需静待观众入场。
气氛松弛下来,高管们开始调侃:
“要我说,七夕档反而拖累了票房。昨晚影院全是小情侣,谁看悬疑片啊?”
“现在年轻人可不一样,大年夜都能看战争片,七夕看《心理罪》怎么了?”
听着议论,孟浩嘴角微扬。这个 ,确实比他预想的更精彩。
今年暑期档竞争激烈,但首日票房破亿的影片屈指可数。《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分别斩获三亿和两亿,黄博主演的《一出好戏》也成功破亿。
值得一提的是《爱情公寓》,凭借情怀效应在预售阶段与《我不是药神》旗鼓相当,首日票房双双突破三亿。然而上映后观众大失所望,影片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被戏称为"盗墓公寓"。其票房高开低走,上映半月总票房仅四亿出头,豆瓣评分跌至3.2,与《逐梦演艺圈》齐名。业内普遍认为该片缺乏参考价值。
"先别急着庆功。"孟浩提醒团队,"首日成绩只是开始,后续排片和口碑才是关键。宣发工作要继续推进,尽快与院线协商调整排片。"团队成员立即投入后续工作。
与此同时,《心理罪·城市之光》的评分陆续揭晓。猫眼、淘票票给出9.4分,而更具参考价值的豆瓣评分稳定在7.8分。这个成绩在近年国产悬疑片中名列前茅。
观众反响热烈:
【追完网剧追电影,终于看到方木的结局】
【开放式结局给角色留了余地】
【Q组织的设定更合理了】
【结尾出现的Q戒指暗示续集?】
【廖亚凡的结局太虐心(玩笑)】
观众们的评价各不相同,有人感慨多年追剧的情怀,也有人探讨影片中"绿藤刑侦宇宙"的世界观设定。
负面评价自然存在,特别是来自《心理罪》网剧版的粉丝,他们主要对廖亚凡之死和方木的最终命运表示不满。
但多数观众对这部影片持肯定态度,至少没有人指责它是在消费IP的 之作。
在良好口碑的推动下,《城市之光》的票房表现持续稳定。
次日,院线排片提升至31%,上座率平稳,单日收获1.2亿元。
第三天的排片再度增加3个百分点,单日票房同样维持在1.2亿水平。
首周末三天,《心理罪·城市之光》总票房突破3.5亿,跻身暑期档票房榜第十六位。
照此趋势发展,盈利已成定局,差别仅在于收益多少。
五百、秦浩和黎沁等人连日奔波于路演活动,虽然疲惫不堪,但看到票房成绩后重燃斗志,表示愿意再坚持一周宣传。
孟浩此前在首映式提出的"观众反应"方案,如今已在短视频平台铺开。
尽管号称真实记录,但宣传团队仍精选了最具感染力的片段——
有观众为方木咬指取证的情节潸然泪下;也有人对"扶老人反被讹私家车阻碍消防车"等社会议题面露愤慨。
单独看或许生硬,结合影院场景倒显得自然。这些短视频反响不俗,每条都获得十余万点赞,虽难以量化转化率,但确实维持了影片热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