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
七月的重庆,暑气蒸腾得连空气都发黏。苏晚批改完学生的金工实习报告,办公桌上的老式电话机就“叮铃铃”响了起来,听筒里传来母亲带着乡音的沙哑嗓音,还混着蝉鸣与拖拉机的突突声——那是从安徽农村老家打来的长途,每一次响,都牵着苏晚的心。
“晚晚啊!好消息!你妹妹晓丫头考上重点大学的医科了!磊小子也考上县重点高中了!”母亲的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却又很快低了下去,“就是……就是学费还差不少。你爸去亲戚家借了好几家,都凑不齐。晓丫头放暑假就去镇上的电子厂打工了,一天干十二个小时,手都磨破了……”
苏晚握着听筒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喜悦像滚烫的热水,先浇得她眼眶发热——妹妹苏晓从小就跟着她在煤油灯下看书,总说“姐,我要当医生,给爸妈治腿疼”;弟弟苏磊更是黏她,每次她从重庆回家,都要把攒了半年的野核桃塞给她,说“姐,我要考重点高中,以后跟你一样去大城市读书”。现在两个孩子都圆梦了,她这个做姐姐的,比谁都骄傲。
可这份骄傲很快被现实的冷水浇透。她拉开抽屉,翻出那张记着借款的便签——读博时申请的三万元助学贷款,加上向同学借的一万块,总共四万元的欠款,她每月工资除了寄给家里五百块,剩下的钱一半还欠款,一半留作生活费,银行卡里的余额常年徘徊在三千块左右,连自己的欠款都还得吃力,更别说帮弟弟妹妹凑学费。
医科大学一年学费加住宿费要七千五,妹妹的生活费一个月至少八百;重点高中的学费虽少,但资料费、补课费加起来,一年也要三千多。两个孩子加起来,第一年的费用就差着近二万。苏晚趴在办公桌上,肩膀忍不住发抖。她想起去年读博时,家里为了给她凑学费,把养了五年的老黄牛都卖了;今年春天父亲上山砍柴摔了腿,治病花光了家里仅存的积蓄。现在弟弟妹妹考上好学校,她却连学费都帮不上,心里又酸又疼。
“怎么了?哭了?”一只温热的手轻轻拍在她的背上,是邓鑫元。他刚从实训车间回来,衬衫袖口卷着,胳膊上还沾着点机油,手里拿着一个刚磨好的小齿轮——是给学生做教具用的。看到苏晚通红的眼睛,他赶紧抽了张纸巾递过去,“出什么事了?跟我说说。”
苏晚吸了吸鼻子,把家里的事和自己的欠款情况断断续续说了出来。她说妹妹在电子厂打工,手指被机器磨得全是茧子;说父亲拄着拐杖去借钱,被亲戚冷言冷语怼回来;说自己还欠着四万块读书钱,手里的积蓄连弟弟妹妹的学费零头都不够。越说越委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掉在办公桌上的教案上,晕开一小片墨迹。
邓鑫元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他想起自己当年读高中时,也是靠母亲卖鸡蛋、父亲去工地搬砖才凑齐学费,那种因为钱发愁的滋味,他比谁都懂。他蹲在苏晚面前,握着她的手,轻声说:“别着急,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你弟弟妹妹这么优秀,不能因为学费耽误了前途。你的欠款也别担心,咱们一起慢慢还。”
晚抬起头,眼里满是愧疚:“鑫元,这怎么好意思……你的钱也是攒着有急用的。”她知道邓鑫元在认识她之前就悄悄按揭了一套房,去年聊天时他提过一句“之前攒够了首付,装好了就等着找个合适的人一起住”,上次两人路过“江湾城”小区,他指着那栋亮着灯的楼说“以后咱们的家,得有个能晒太阳的阳台,让你爸妈来了能养花”,那时她只当是情侣间的憧憬,没细想房子早已装修妥当。
“房子装好了也空着,早住晚住没差别,可孩子的学业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邓鑫元笑了笑,伸手擦去她脸上的眼泪,“你放心,我自有办法,不会让你弟弟妹妹辍学的。”
接下来的几天,邓鑫元每天都比平时早走一个小时,下班也比平时晚。苏晚问他去干什么,他只说“处理点私事”,不肯多说。有次苏晚路过他的办公室,看到他正在打电话,语气带着感激:“李哥,多亏你帮忙,之前订的家具先放仓库,等我这边缓过来再送……辛苦你了,改天一定请你吃饭。”
苏晚心里咯噔一下,隐约猜到了什么——她记得上周邓鑫元提过要去选沙发,现在却突然推迟,再联想到他最近的忙碌,心里又酸又涩,却没敢多问。她只能更努力地工作,把教学和科研任务都做得更细致,下班后还去兼职做家教,给一个初中生补数学,一小时五十块,哪怕只能帮着凑点妹妹的生活费,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开学前一周的晚上,邓鑫元把苏晚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苏晚:“这里面有一万五千块,你点点。”
苏晚接过信封,触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崭新的百元大钞,还带着银行的油墨味。她愣住了,抬头看着邓鑫元,声音带着颤抖:“鑫元,这钱……是你准备用来给那套房子置家具、做甲醛治理的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寻梦男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寻梦男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